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细胞凋亡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B细胞的异常活化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主要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可能与SLE发病密切相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SLE患者的病情,可是UC-MSCs治疗SLE的机制及其对SLE体内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系统分析了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晚期凋亡率与疾病活动性和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SLE患者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3+CD8+T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凋亡率与其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和病情指标的相关性,以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健康人(HC)为对照。将SLE患者和HC的PBMC或者磁珠分选的CD4+、CD8+ T淋巴细胞与MSCs以5:1的比例共培养,24 h后检测T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收集SLE患者UC-MSCs移植前及移植后24 h的外周血,分离出PBMC,流式方法检测CD3+CD4+、CD3+CD8+ T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将B6.lpr小鼠随机分成PBS组,MSCs移植6 h组和MSCs移植24 h组,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 106 UC-MSCs/只,MSCs输注6 h和24 h后处理所有小鼠,检测脾脏和外周血T、B细胞的凋亡率,脾脏Treg、Tfh、Th1、Th2、Th17细胞及浆细胞的比例,T、B细胞Bcl-xl、Bim的表达。Luminex检测小鼠血浆中IL-2、IL-4、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总TGF-β1的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CD3+CD4+ T、CD3+CD8+ T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SS、RA患者和HC,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患者血清补体C3、C4、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体外UC-MSCs可以显著抑制PBMC中CD3+CD4+、CD3+CD8+ T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但对分选的CD4+、CD8+T的凋亡率无明显作用。UC-MSCs移植24 h后可以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UC-MSCs移植可以显著促进B6.1pr狼疮鼠外周血和脾脏T、B淋巴细胞的凋亡,上调Treg,下调Th1、Th2、浆细胞,及血清总TGF-β1的水平。对CD4+T细胞及CD8+T细胞Bcl-xl、Bim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结论:UC-MSCs可以促进狼疮鼠淋巴细胞凋亡,而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表明MSCs治疗SLE患者与狼疮鼠机制不同。
其他文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儒家德治思想与治理逻辑有着内在共通之处。儒家倡导的民本、官德、家风、中庸等
研究目的:分析间歇期痛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观察调补脾肾泄浊化瘀法所指导痛风汤剂对间歇期痛风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对血尿酸、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1.检索1999-2019年期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个中文数据库中,有关病证结合治疗间歇期痛风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主题词为:“痛风”、“间歇期”或“缓解期”、“中医药”、“临床观察”。通过Excel建立“间歇期痛风证型
本文利用白塔机场 1990-2019 年逐月平均雷暴日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滑动平均法对白塔机场近 30 年的雷暴特征及对航班飞行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 30 年白塔机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