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作为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其对地物几何、纹理、结构等信息的精细描述能力,在土地利用管理与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启动更是将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空间分辨率提高、地物描述更加复杂,令仅基于像素层面和面向对象的分析已无法满足各类应用需求,因此,挖掘地物的语义信息、构造地物之间语义关系的表达与推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作为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其对地物几何、纹理、结构等信息的精细描述能力,在土地利用管理与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启动更是将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空间分辨率提高、地物描述更加复杂,令仅基于像素层面和面向对象的分析已无法满足各类应用需求,因此,挖掘地物的语义信息、构造地物之间语义关系的表达与推理模型以实现图像场景层面的理解、识别遥感图像中具有典型特征的局部场景等更高层更抽象的解译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面向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以基于场景层面的语义理解和识别为主旨,针对高分遥感图像处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论文工作对高分遥感图像的语义信息挖掘及土地资源利用的自动智能解译应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首先,针对大幅面高分遥感图像地物组成和结构复杂、数据量大,难以直接进行分类识别的问题,研究了大幅面遥感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在感兴趣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的研究,以提高处理效率。由于视觉显著性模型仅关注地物的光谱信息而忽略空间信息,论文利用地物空间分布,通过构造边缘-角点联合密度分布指数,实现了基于几何分布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心密度分布指数的感兴趣区域分级提取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视觉显著性模型初步提取感兴趣区域,而后构造形心密度分布指数,实现感兴趣区域的精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根据需求在大幅面遥感图像中提取不同类型的感兴趣区域,并有效降低虚警。其次,针对传统的低层视觉特征无法有效表达遥感图像场景的语义信息的问题,研究了面向语义鸿沟的视觉词包模型及其构造过程中的可变因素,从子图像块的划分、特征描述子的选择、视觉单词个数的设置、分类器核的选择等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了各项因素对场景语义表达与识别结果的影响,选择有效的语义信息表达方式实现场景理解。在此基础上,将空间信息引入视觉词包模型,结合最优尺度分割,提出了基于中层特征的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类与场景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视觉词包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场景识别的准确率,同时将中层特征所包含的语义信息引入地物分类应用也可很好地提高分类精度。然后,针对在遥感场景识别中不同数据集间无法共享标记样本的问题,分别研究基于遥感场景和自然场景特征迁移的遥感场景识别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不同遥感图像场景数据集,提出对抗变分自动编码机模型,通过源域与目标域遥感场景图像的对抗训练,实现不同遥感图像场景数据集间的迁移学习;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包含大量标记样本的自然场景数据集,研究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多视角场景图像迁移识别方法,消除视角差异,实现自然场景与遥感场景之间的信息迁移。实验表明,基于遥感与自然场景特征迁移的高分遥感图像场景识别方法可改善目标域训练样本不足引起的欠学习及过拟合现象,提升遥感场景识别的准确率。最后,针对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不足的问题,研究基于半监督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高分遥感图像小样本场景识别方法。通过研究所有未标记样本的特征分布,结合少量有标记样本,提出了结合密度峰值与图的样本选择方法,为部分未标记的样本赋予伪标签,同时利用不确定性准则的主动学习思想,查询密度峰值聚类中位于聚类边界附近的样本,实现训练样本的扩充,从而实现遥感图像小样本场景识别。实验表明,提出的半监督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升小样本下遥感场景识别的准确率,在初始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教育体系当中,化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实验教学内容。倘若说学习化学概念是对学生理论认识的培养,那化学实验就是培养他们感性认知的重要方式。将微项目学习方式引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与成效。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是一类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基底材料。二维TMDs具有化学惰性、比表面积高、表面状态均匀等特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金属基底材料在SERS检测中信号重现性低、可重复性差的缺点,有助于实现SE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定量检测。TMDs材料的SERS效应主要是由吸附分子与基底之间的化学增强作用引起的。由于绝大多数TMDs材料不存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
大量残存于太空的空间垃圾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已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实施在轨捕获进而主动清除已迫在眉睫。典型的空间垃圾(诸如失效卫星、火箭末级等)通常已失去了姿态调整能力,且长期在失控状态下运行,控制及通信中断使其表现出显著的非合作特征,故空间垃圾一般都属于非合作目标。这类非合作目标受重力梯度、太阳光压等空间摄动力矩以及失效前自身残余角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姿态运动往往会表现为复杂的自由翻滚运动形式。
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一种植物的灭绝,又将导致10~30个生物种的消失.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迁地护存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用植物引种原理,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和邻近省的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共迁地护存珍稀濒危植物124种,现保存118种,保存率95.16%.其
近年来,受自然界特殊粘附现象的启发,科学家们制备了大量的智能粘附表面,智能刺激响应粘附效应赋予这些表面在物体抓捕及释放方面独特的优势,在航天、航海和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制备的智能粘附表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粘附稳定性差、粘附响应性调控仅能单一适用于固体或液体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智能材料为基底,结合表面微阵列结构的构筑,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粘附性可控的超疏水表面,同时展示
过去二十年,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轻质、高抗拉强度、良好的耐腐蚀和抗疲劳特性,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采用FRP纵筋与箍筋替代传统的钢筋,在新建混凝土结构中作为增强材料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FRP筋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钢筋锈蚀引起的问题,提升结构的耐久性与服役寿命,特别是在海洋与桥梁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
在智能社会初露端倪的背景下,无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还是以智能家居、智能生产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都对低功耗、高性能气体传感器有着迫切需求。然而,目前针对于NO2等气体检测的商用传感器还普遍存在工作温度高、灵敏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气敏材料,以制备室温、高灵敏的NO2传感器,迫在眉睫。二维金属硫化物材料,因其具有超大比表面积、超强表面活性等独特的性质,而受
光电探测技术是空间目标任务中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是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的发展具有多谱段、多方式、一体化等特点,在系统研制的设计、测试、评估等阶段迫切需要数字仿真技术提供工具支撑。视觉导航是光电探测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空间在轨服务任务需要适应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处理速度快的空间目标视觉导航算法支持。本文立足于我国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需求,在
轻量化整体结构件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产品,然而由于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结构件尺寸、薄壁结构、材料去除率以及整体刚度的影响,结构件加工完成后极易产生过大变形,影响结构件使役性能。研究航空结构件加工变形并提出对应的控制技术对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和控制加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针对航空铝合金结构件铣削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预测和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针对直角切削残余应力预测,研究基于径向返回
迄今,关于高寒冻融区高铁路基粗粒填料力学性能及路基振动反应分析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均少有开展。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和实施,将近7000 km的高速铁路线路位于高寒冻融区。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区的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铁,在运行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路基冻胀等现象,从而引起铁路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随着高寒冻融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工程的不断增多,冻融循环与行车振动荷载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