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的行人流量统计系统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员频繁流通不仅活跃了经济,也为安防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保障城市安防和促进经济增长,以智能视频监控的行人流量统计将成为未来行人流量监控的发展趋势。针对传统行人流量统计方式落后、实时性低、浪费人力物力以及当前城市监控网络覆盖而不能物尽其用等问题,在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图像识别的行人流量统计平台,能够实时、准确的统计行人流量,实现智能视频监控的目的。
  本文根据行人流量统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行人识别技术、目标跟踪技术等,分析和研究系统在功能、性能上的需求。通过特征统计方法,使用积分图的方式快速提取行人目标多通道特征孵化弱分类器,结合离散Adaboost算法训练弱分类器并组合成为级联分类器,利用滑动窗口、图像金字塔以及级联分类器准确获得行人目标窗口,经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suppression,NMS)算法去除检重区域,优化行人目标输出。使用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KernelCorrelationFilter,KCF)进行已识别目标在监控区域的跟踪,采用目标位置循环移位得到训练样本图像和目标跟踪待测试窗口,利用核岭回归算法训练移位样本图像得到滤波模板并与待测试窗口卷积得到响应最大的窗口为最终目标跟踪位置,计算目标跟踪位置,统计得到双向行人流量。使用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编写用户交互平台搭载系统,统计分析行人流量数据。
  结合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完成对行人识别设计、目标跟踪设计、人流统计设计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利用交互平台分别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实现了监控视频下行人目标的识别标记、已识别目标的跟踪、行人流量的统计计数等功能。对比系统与已存在的文献、方案、行人流量统计系统等验证了系统的优越性。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平台功能稳定,模块化开发可扩展性强,使用改进后的跟踪算法提高了跟踪的效率,系统平均处理速度为28fps,统计平均准确率92%,实现了行人流量实时统计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影响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与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两种微创术式选择的临床因素。方法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根据统一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合适患者,共202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60例;年龄33~80岁,平均(59±10)岁。患者全部按照TECAB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术中根据病情需要选择TECAB或转化为MIDCAB完成手术。本组共90例患者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联合自锁式椎间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对4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内窥镜辅助下前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39~65岁,平均(48±11)岁。腰椎失稳症1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6例,腰椎滑脱症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例。病变位于L3~4节段7例,L4~5节段33例,L5~S1节段7例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评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共入组200例患者,研究中脱落22例。EN组90例,PN组88例,2组患
目的探讨膝前痛和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95例(100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61例;年龄55~82岁,平均68.2岁。患者体重指数(BMI) 24~28 kg/m2,平均26.3 kg/m2。术前存在膝前痛的43膝(有膝前痛组),无膝前痛的57
精确的假体匹配有助于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尽管假体设计不断改良,仍不能完全重建自然膝关节的解剖与功能,假体与截骨面亦很难获得完全的匹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股骨远端纵横比(distal femoral aspect ratio, DFAR)存在显著的性别、种族及个体间差异,而传统股骨假体的纵横比则基本恒定[1-28]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探索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5例TNB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4~82岁,中位发病年龄50岁。通过生存分析确定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68%,5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65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实施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肿瘤学结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3例。术后早
目的探讨汉-英非熟练晚双语者的皮层语言区定位特点。方法6例汉-英非熟练晚双语者,因语言区肿瘤需行唤醒手术,术前应用BOLD-fMRI执行单纯图片命名、图片动词联想及词语语义判断任务,术中应用直接皮层电刺激技术(DCS)作为语言功能定位的金标准定位汉、英语言区,对BOLD-fMRI的3种语言任务确定的激活区与术中DCS证实的语言区进行McNemer检验。结果6例患者术中共刺激了71个点,发现语言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