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于民间文化的保护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使得民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浚县自古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文明古城,文化部在2008年将浚县古庙会中的社火表演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高跷为代表的浚县社火表演,不仅代表着浚县人民几百年来不变的璀璨民俗文化,还代表着浚县人民传承民间艺术的恒久精神。研究浚县高跷表演艺术能够持久发展的原因以及它的文化艺术特点是保护其能够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从浚县高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表演方面研究其高跷的文化及艺术表演特点。浚县高跷上起于清代,它的不断发展和浚县的庙会文化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浚县高跷的一大特点,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对神祗的崇拜和敬仰是浚县庙会文化的重点,遍布于浚县城大伾山和浮丘山上有关佛教和道教的庙宇,是浚县充满神秘色彩、烘托社火气氛的重要因素。这也形成了浚县高跷“行走在山间”,以祈福为主要目的的表演特点。从杂技的角度,浚县高跷的技巧也可以说是花样多、难度大、可观性强。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浚县高跷中还拥有着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这是我们人类精神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浚县高跷的技巧与音乐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作者还调查了浚县当地的几位重要高跷艺人,从而对浚县高跷的历史文化和表演艺术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再次,是对浚县高跷中武场伴奏音乐与文场小调音乐本体的调查与研究。浚县高跷音乐如今正面临着即将流失的问题,而文场中的小调音乐有着相当的音乐研究价值,保护其小调音乐是当务之急。有关浚县高跷的技巧和音乐的详细研究在各类杂志、书刊等作品中只占少数。这是本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尤其是对浚县小调音乐的研究,从浚县高跷中小调的来源和音乐特点都做了详细分析。文章通过对浚县高跷中比较常用的四首小调的音乐本体分析,总结出浚县小调具有着朴实、平稳的音乐特点,体现了当地人民平实、大方的性格特征。地方人民不但在生活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和”的精神,在小调中也凸显出“中”的思想。最后,是对浚县高跷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对于我们人类好的文化,并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化,我们必须以保护和传承的态度珍惜它。所以,有目的、有方法的对其艺术表演保护是首要任务。本文从文化宣传、立法保护、建立浚县高跷管理体系、保护高跷音乐传承人与培养高跷音乐人才、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资金保护几个方面对浚县高跷提出了保护措施意见。希望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大力支持使浚县高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中国企业尤其中是小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比其他企业优势更大,就必须重视人才的竞争,重视人才的管理,重视企业绩效的管理
<正>裘笑梅(1912—2001),女,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裘老岐黄生涯60余载,一贯坚持临床、教学、科研
<正>银屑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红斑鳞屑类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h1反应为主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祖国医学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具有改善病情、延长缓
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承担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任,由于土地是开发区一切经济产业的承载体,所以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彝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种,彝族的图腾崇拜也是最为鲜明的,其中尤其虎崇拜最具代表性。虎文化渗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其在彝族服饰中的运用较为丰富,具
童年经验对毕飞宇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题材层面的介入,更体现在毕飞宇对题材的处理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文学意象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与处理,表达方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种强调通过用目的语完成真实生活任务来学语言教学方法。本研究尝试对英语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以慢性脑萎缩、变性为主的脑部广泛性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进行性记忆、认知、智能障碍[1]。2000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症病例数为450万例,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8
现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和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英语常常用作贸易双方的合同语言,因此如何把英文合同翻译成准确规范的汉语就显得尤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侯塞尼的处女作,也是作者的成名作。自2003年出版以来,该小说迅速成为全球畅销书,被译成55种文字,在世界70个国家出版。小说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