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综采设备众多、环境复杂,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相对复杂,使得煤矿井下生产具有随机性、动态变化性及事故的相关性等特征,传统评估方法无法解决由复杂模糊特征带来的各种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法对煤矿综采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价,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常见综采设备安全事故分布规律及事故特征分析,并分析常见综采设备故障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人员、设备、环境、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综采设备众多、环境复杂,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相对复杂,使得煤矿井下生产具有随机性、动态变化性及事故的相关性等特征,传统评估方法无法解决由复杂模糊特征带来的各种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法对煤矿综采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价,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常见综采设备安全事故分布规律及事故特征分析,并分析常见综采设备故障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系统分析综采设备系统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其次,基于综采设备构建的依据和原则,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基于综采设备系统安全进行影响因素,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结合综采设备投入生产实际,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综采设备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三角模糊数构建综采设备系统安全评价模型。最后,以某矿综采设备为工程实例,运用模糊三角法从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等层面对综采设备系统运行安全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指株的重要度排序依次为设备因素、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二级指标中,违章操作、安全意识淡薄、设备故障率、不良作业环境、安全检查不到位及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指标的权重较大。对比评价结果和工程实际状况,发现综采设备处于相对安全等级,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根据评价结果及煤矿综采设备安全运行系统现状,提出综采设备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安全评价指标采用灵活的评价量表,获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为其他煤矿管理者评估综采设备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红枣作为新疆规模化种植的特色林果优势经济作物,以其种植范围广、规模化种植面积大的特点,在新疆绿洲生产、生态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快速、精准地了解本区枣种植面积实际状况和种植结构,不仅从局部区域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系列卫星凭借高空间分辨率、明显的地物细节信息等优势应用于农业遥感领域,提供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煤矿高效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双巷掘进过程中,回采巷道在“一掘二采”反复扰动作用下底鼓现象日益严重,巷道底板变形破坏严重,对于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大柳塔矿52303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钻孔取芯和岩石力学实验测出了巷道顶底板物理力学参数,经巷道底鼓机理分析和理论计算推导出了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板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消耗殆尽,不少煤矿已转入深部开采,矿井所面临的水害也更加复杂。苗庄煤矿属于华北型煤田,目前采掘部署集中在下组深部煤层,其开采条件不仅面临底板奥灰高承压水的威胁,而且存在着顶板采动裂隙沟通上组煤采空区积水的危险。本文以苗庄煤矿15-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进行煤层采动裂隙发育预测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采动裂隙破坏隔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大型农场是我国黑龙江黑土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单元。由于春季黑土冻融和积雪融化及降雨造成了水土流失,易导致农田土壤水分饱和甚至积水进而农机进地作业困难也接影响春播进程。研究东北黑土区春耕时期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以及变异特征,有利于掌握该时期土壤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农机进地安排具有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土壤水分野外监测费时费力,遥感技术有大面枳测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政策的变化,煤矿开采区域逐渐向西部转移。在以黄土沟壑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中,矿山开采造成大量地裂缝的现象已十分普遍。与东部平原区域相比,矿区大量的采煤裂缝会对黄土沟壑区域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更容易导致各类地质灾害,加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压力;传统采用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采煤塌陷裂缝进行监测,效率低、危险性大、主观性强。目前针对采煤塌陷裂缝的自动化监测研究较少,尤其是
金矿作为贵重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所开采出的黄金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对于急倾斜中厚矿体条件,当应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时,遗留的采空区失稳问题较为突出。采空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冒落冲击灾害,对井下人员与设备都会造成严重威胁,给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增加了困难。论文以庞家河金矿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采矿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InSAR和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其监测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反演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地震发生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尼泊尔震区46个GPS测站点和ALOS-2与Sentinel-1A四个不同轨道的观测影像获得的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了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参数和同震滑动分布,并分别从位错模型、断层几何结构和平滑约束条件三个方面对同震滑动分布的影响进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是当今GNSS定位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由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具有适用性强,灵活性高,作业条件简单等优点。精密单点定位受基站和观测网络限制,通过单台接收机即可完成作业,应用范围广阔,但这也造成了模糊度固定困难的问题,因此大量学者将PPP的研究聚焦在了模糊度固定上。随着各国GNSS的发展,多GNSS融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
构造煤分布广,储量大,开采频繁。研究构造煤的吸附及热力学特性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不同质量比构造煤对混合煤样吸附瓦斯及其过程中热力学特性的影响,选用山西天池煤矿的原生质煤及构造煤,开展了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1)通过实验室测得原生质煤坚固性系数为1.51,构造煤坚固性系数为0.44。探究得到不同破坏程度煤孔隙发育特征,发现气孔和角砾孔分别主要存在原生质煤以及构造煤中,而摩擦孔多发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为国家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存量的不断减少,瓦斯爆炸等潜在隐患对煤矿安全的威胁也随之增大。降低或消除瓦斯隐患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理方式为瓦斯抽采,采用具有高效密封性能的钻孔密封材料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现有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材料存在材料强度较低、发生无效膨胀等问题,通过理论研究与物理实验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