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是常见的融资行为,即股东将持有的股权质押给有资质的机构,获得资金并支付利息,在控股股东面临资金约束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好的筹资途径,但是随着股权质押日益频繁,控股股东在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时常发生。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权质押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如何从上市公司自身出发,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及不良影响进行约束和抑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较为全面的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理做出分析。其次,收集2015-2018年全部A股的相关数据,剔除ST和*ST公司以及金融类企业后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设;然后,本文以中南文化为案例公司,通过剖析案例公司的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具体揭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会强化其对上市公司利益侵占动机。(2)质押率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将会更加明显。(3)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对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高质押比例的情形下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实证结果和案例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上市公司和市场监管者更好的发挥股权质押融资便利的优势,同时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