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陈莹教授医治的月经后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借助TCMISS(V2.5),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医治月经后期的有效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探讨陈莹教授医治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旨在为陈莹教授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并进行总结与创新,进行更好的传承。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陈莹教授门诊就诊的服用中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陈莹教授医治的月经后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借助TCMISS(V2.5),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医治月经后期的有效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探讨陈莹教授医治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旨在为陈莹教授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并进行总结与创新,进行更好的传承。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陈莹教授门诊就诊的服用中药颗粒剂治疗后有明确临床疗效的月经后期患者,年龄在18-45岁之间。本研究采集符合纳入要求的患者的四诊信息、理化检查、诊断及处方等资料,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144例医案,231首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建立病例原始数据库,借助TCMIS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使用软件中“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板块,总结陈莹教授治疗月经后期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纳入231首方剂102味药,总计使用频次4,705次,使用频次排名前十四位的中药是:覆盆子(229次)、川芎(227次)、白术(227次)、茯苓(226次)、茜草(226次)、鸡血藤(225次)、香附(225次)、菟丝子(213次)、鹿角霜(205次)、泽兰(197次)、泽泻(191次)、陈皮(181次)、苍术(179次)、清半夏(156次)。2.药物频次分析:(1)药物功效分类统计可分17类,按照出现频次降序排列依次为,补虚药(1303次)、活血化瘀药(1077次)、利水渗湿药(432次)、理气药(413次)等。(2)药物四气统计按照出现频次降序排列依次为,温性药(2429次),占比54.71%;平性药(1139次),占比25.65%;寒性药(808次),占比18.2%等。(3)药物五味统计按照出现频次降序排列依次为,苦味药(2238次),占比31.32%;甘味药(2143次),占比30%;辛味药(2098次),占比29.36%等。(4)药物归经统计按照出现频次降序排列依次为,肝经(2921次),占比27.71%;脾经(2318次),占比22%;肾经(1593次),占比15.11%等。3.关联规则分析:使用TCMISS系统中“组方规律”板块,设置“支持度”为210,进行“用药模式”统计分析,30条数据中包含8味中药。调整置信度为0.99,发现规则为“鸡血藤->覆盆子”、“川芎,鸡血藤->覆盆子”、“川芎,茯苓->覆盆子”、“川芎,茜草->覆盆子”、“鸡血藤,白术->茯苓”、“鸡血藤,白术->覆盆子”、“鸡血藤,香附->茯苓”、“白术,覆盆子->茯苓”等时,置信度最高达1。4.药物聚类分析:分析得到8组核心药物组合,如“山茱萸泽兰”等;并得到4个新方组合:新处方1由覆盆子_桑寄生_砂仁_杜仲组成;新处方2由桂枝_石菖蒲_夜交藤_何首乌_狗脊组成;新处方3由茯苓_鸡血藤_茜草_黄连组成;新处方4由清半夏_枸杞子_陈皮_泽兰_益母草_茺蔚子组成。结论:1.陈莹教授认为月经后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辩证以肾虚为主,兼有脾虚、肝血不足、痰湿、血瘀等。2.陈莹教授治疗月经后期时重视“标本同治”,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基本原则;以补肾、健脾祛湿化痰、养肝活血等为治疗治法。3.陈莹教授治疗月经后期时用药药性以温性药为主,其次平性药、寒性药;药味以苦味为主,其次为甘味、辛味;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肾经。4.陈莹教授治疗月经后期的核心用药为覆盆子、川芎、白术、茯苓、茜草、鸡血藤、香附、菟丝子、鹿角霜、泽兰、泽泻、陈皮、苍术、清半夏、黄芪。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四所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公正世界信念与工作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评估其公正世界信念与工作幸福感水平,调查分析不同一般资料对辽宁省四所综合医院护士公正世界信念与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差异,分析护士公正世界信念与工作幸福感的相关性,从而提高护士工作幸福感,改善护士就业率和留职率,积攒护士人力资源储备,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在2020年5月至2020
目的:本课题以病络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委中加殷门刺络拔罐与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60例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委中、殷门刺络拔罐,对照组给予委中、殷门毫针针刺治疗;刺络拔罐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3次;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活动度评分法(ROM)的评分结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最终确定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宁省内5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50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脑卒中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液,对比不同泵入肠内免疫营养方式其肠道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同时探讨两种不同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两个病区符合纳排标准的7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病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进行免疫肠内营养肠道耐受性的对照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
目的:基于中医理论,对比针刺联合西药疗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和对比两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中医总证候积分、中医各症状积分及临床降压有效率等指标,对本次试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型)提供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次课题选取就诊于辽宁中医悦禾医院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型)诊断标准的60例门诊患者,通过随机数
薛己是明代温补学派的先驱,一生医著颇丰,著作中蕴含着薛氏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后世学者多因其脾肾双补的学术思想,从而重视薛己著述中脾肾二脏的研究,而薛己著作中也有大量关于心、肝、肺三脏的学术精华,尤其记录了大量关于肝证辨治的内容。本文分成三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薛己生平著作,对薛己生平和其个人著述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薛己肝证分型概况与辨治特色。第三部分主要讨论薛己肝证分型辨治的内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卵巢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探讨老年卵巢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减轻老年卵巢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老年卵巢癌患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主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老年卵巢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自我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究近十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中枢性眩晕中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用药规律及用药特点,挖掘核心组合,并为发现新的药物组合找到可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眩晕时的经验要点并拓宽治疗思路,使临床患者切实受益。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1年3月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期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的关于中枢性眩晕中属缺血性脑血管病现代文献,根据
目的:基于“六维辨证”思维探讨导师应用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与思路,并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大量个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本病存在的证治规律并与导师经验互相补充,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材料与方法:收录经典有效病案,对导师运用经方进行六维辨治的思路与经验进行总结探讨。检索数据库收集整理近十年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文献,对经方的使用趋势、平均有效率、不同证型的频数频率分布、证型对应的经方分布、高频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以及近二十年现代文献中卒中后抑郁的针灸取穴规律研究,归纳总结选穴特点,探讨发展变化规律,为卒中后抑郁的针灸治疗提供经验总结。方法:现代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PUBMED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近20年的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将文献导入endnote中进行筛选,纳入的文献记录到EXCEL表中,分别统计穴位的频数、归经、特定穴,进行关联分析、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