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超--地貌瞬时单位线耦合模型的小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小流域星罗棋布。其汛期洪水形式多为“陡涨陡落”,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与危害性,而且此类地区往往缺乏水文观测资料,洪水预报较为困难。因此对半干旱半湿润无资料山区小流域进行水文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双超产流计算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良好适用性已由前人研究验证。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是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的汇流计算方法,以往其研究应用集中于南方湿润地区,且多数研究只针对整个流域构建地貌单位线,难以反映流域内地貌特征的空间差异,此法在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应用尚少。
  利用上述方法分单元进行产汇流计算,结合河道汇流构建双超-地貌瞬时单位线耦合模型(以下简称“耦合模型”),通过将耦合模型应用于水文资料充足的流域,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探究,以便将其进一步推广至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无资料流域。
  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市王家会水文站流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子流域划分与地貌参数提取。对研究区DEM资料进行水文分析,利用河网密度法确定出流域集水面积阈值为3km2;在此基础上提取流域河网水系,然后根据水系分布划分出7个子流域;利用泰森多边形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雨量站权重;利用Strahler法对河网进行分级,并获取各子流域的地貌参数。
  (2)地貌单位线的计算与分析。根据R-V GIUH理论对子流域降雨质点的汇流路径进行划分,根据地貌参数计算路径概率与状态持留时间概率密度函数,进而求得GIUH公式;通过S曲线法将瞬时单位线转换为时段单位线。将双超产流、地貌单位线汇流及河道汇流进行耦合。结合流域地理特性对比分析各子流域单位线的差异,将影响单位线形状的地貌因素归纳为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异级河段长度(或异级汇水面积)以及坡度四项,且在不同的流域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同。
  (3)洪水预报研究与分析。利用耦合模型对王家会水文站流域25场历史洪水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洪峰流量合格率为92.0%,径流深合格率为64.0%,峰现时间合格率为96.0%,三个预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为84.0%,达到了乙级精度。且确定性系数大于0.70的场次占总场次的72.0%。说明耦合模型在王家会流域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耦合模型对大中型洪水模拟效果优于小型洪水;单峰陡涨陡落型洪水模拟效果优于涨落平缓的洪水;多峰且洪峰不叠加的洪水模拟效果优于多峰且峰间重叠的洪水。
  耦合模型中主要的产流参数有Sr、b、Ks、α0、δ,其中Sr、Ks、α0与洪峰和径流深呈负相关变化,b、δ与洪峰和径流深呈正相关变化,各参数因其物理意义及作用时期的差异而对洪峰流量和径流深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从洪峰流量角度分析参数敏感性排序为Sr>b>Ks>α0>δ,其中Sr为敏感参数,b、Ks、α0均为较敏感参数,δ敏感性较低;从径流深角度分析参数敏感性排序为Sr>δ>α0>Ks>b,其中Sr为敏感参数,δ、α0均为较敏感参数,b、Ks敏感性较低。汇流参数a与洪峰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对径流深没有影响,参数a的增大会导致峰现时间的提前。
其他文献
微润灌溉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滴灌相比,节水效果更好。微润灌溉是使用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纳米级孔隙的出水管作为灌水器,自2010年开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微润灌溉的原理是半透膜渗透原理,通过膜内外的水势差和土壤基质势的动力作用,使水分由半透膜渗出,出流速度缓慢,是一种可自动实时向作物根区供水的节水灌溉技术。基于微润灌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论文采用微润灌溉
【内容摘要】非独创性数据库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应该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非独创性数据库,欧盟在世界上率先设立了特别权利制度。欧盟特别权利制度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存在一些缺陷。我国应在克服欧盟特别权利制度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非独创性数据库保护制度。  【关 键 词】特别权利 数据库指令 非独创性数据库  一、非独创性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正当性  数据库(Databases),更确切地
期刊
当今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通过研究不同配比的非均质滤料与无砂混凝土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渗流取水与排水,可有效的控制渗流量的变化,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水资源浪费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所使用的透水介质都是通过复杂介质组成的透水层来实现渗透功能,本文以“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和山西省“辛安泉取水工程”作为选题背景,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水头压力、滤料粒径和不同滤料混
【内容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代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在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进行了共和制度设计。通过比较,一则能明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思想家或制度制定者在设计或制定制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
期刊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为实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水资源平衡分配,开发建设长距离、大流量、高扬程的供水系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中国地形大面积复杂的山区,如何设计优化复杂供水系统并安全经济的实现多水源、多目标、多用户的长距离供水工程,已成为许多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保证复杂供水工程以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运行,提高泵站运行效率降低运行费用,对节约水资源、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首次运用国内软件(复杂泵管供水工程经济及安全运行决策支
【内容摘要】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思想以1845年为界,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两个部分。阿尔都塞区分马克思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关系。因而阿尔都塞对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认知是否准确,是评判断裂论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探寻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问题可实现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的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阿尔都塞 马克思 费尔巴哈 断裂论  一、“断裂论”
期刊
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所处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平衡,还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尤其在北方干燥地区,此特征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生产生活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日益增多,致使污染物大量渗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晋城市坐落于中国山西省东南部,近几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城市居住人口大幅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扰动、破坏了城市水土资源,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大幅增加的城市人口对住房需求不断增多,导致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建设项目急剧增加,大量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城市市区及其周边开工建设,房地产建设逐渐成为主要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房地产建设
冻融土壤水热系统作为自然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环境,能源和农业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耦合迁移过程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水量对土壤水热耦合迁移的影响,本次研究设置了两种耕作处理(免耕及深耕)、六种不同灌水量(0、10、20、30、50和70mm)进行田间试验。基于田间原位试验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冬灌水量对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水热耦合迁移过程的影响。基
现如今在交通设施大量建设发展的时代,陆、空这两种交通方式的开发已经逐渐饱和,人们开始关注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的研究开发。在传统的桥梁、沉管隧道等跨越方式受环境条件及工程技术等因素限制的条件下,悬浮隧道这一概念的出现为跨越水道提供了新的方案,并以成本较低、节约环保等特性在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中极具竞争力。在悬浮隧道的设计中,存在很多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的部分,包括地址选取、材料选用、刚度设计以及断面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