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泥与含氟污泥固化稳定化填埋处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作为产量巨大的固体废弃物,其安全填埋处置显得尤为重要,而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则是目前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8118,No.41330641,No.51178107)为依托,以市政污泥和工业含氟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相应固化稳定化填埋处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分,并与传统析了市政污泥和含氟污泥的环境土工特性,开发了以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碱矿渣-石材废弃物复合固化稳定材料(JCM)所用固化稳定材料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明确了碱矿渣-石材废弃物复合胶凝材料的有效作用。同时,提出了其固化污泥的配比确定方法,分析了固化稳定处理前后污泥的强度、渗透性、耐久性、毒性浸出和半动态淋滤特性,探讨了污染物形态转化和迁移特性,并用x射线衍射、电镜等试验分析了固化体的表征和成分组成,探讨了固化稳定化的微观机制,并对填埋渗滤液的潜在污染作了探索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对市政污泥与含氟污泥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和土力学性状进行系列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市政污泥与含氟污泥在含水率、液限、塑限、有机质、比重等基本物理性质和污染物成分、元素形态、溶液的酸碱度等化学特性,以及抗剪强度、压缩性等土力学特性方面的联系和差异。  2.研发新型的碱矿渣-石材废弃物复合胶凝材料(JCM),将其与水泥、石灰、垃圾焚烧飞灰、钢渣、水磨石材矿粉等材料的固化稳定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比较污泥固化稳定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强度、毒性浸出能力等特性,明确了新型复合胶凝材料作为污泥固化稳定材料的优势和作用。  3.采用各种配比,利用JCM复合胶凝材料对市政污泥和含氟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对两种污泥固化稳定后与填埋相关的特性进行研究,主要考察重金属和氟的环境淋滤特性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强度、体量变化等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市政和含氟污泥固化稳定处理时的最优配比确定方法。  4.为分析污染物在不利因素下的长期滤出行为,采用前述所确定的最佳配比,用SCE连续提取试验分析污泥中的重金属及氟污染物在固化稳定前后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用Semi-DLT半动态淋滤试验得到了重金属和氟污染物在酸性淋滤液和中性淋滤液两种情况下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渗滤指数,对固化污泥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分析。  5.采用连续浸水和干湿循环等耐久性试验研究劣化环境下水分、温度对于固化污泥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固化稳定持久性的影响。分析了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固化污泥的渗透性,考察了材料掺量、苯酚溶液、硝酸铅溶液、不同浓度酸溶液下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等试验研究了固化污泥的微观结构特征,探讨了固化稳定机理。  6.开展污染物最大浸出量试验,评价在最不利条件下污染物的浸出情况。考虑对流、弥散、线性等温吸附、单组分化学迁移等因素,利用二维有限元建立了固化污泥渗滤液二次污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室内试验得到模型的水动力弥散系数、纵横向弥散度、延迟因子、有效孔隙度等参数,模拟分析了污泥填埋场渗滤液中代表性污染物Cr、Pb、F的迁移对填埋场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潜在二次污染。
其他文献
本文对温度、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依据目前国内外对裂缝的控制要求、控制原则及抗裂措施,参考了国内相关试验
  本文是以门式刚架轻钢厂房中应用的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吊车梁为对象,研究其实际工作中存在约束扭转对吊车梁受力性能的影响,探讨吊车梁传统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因此本研究具有
巨型框架结构采用主框架与次框架结构分离的方案。在地震作用下,巨型框架承受着巨大的水平地震作用,故提出巨型框架设置隔震系统结构体系。采用在主框架与次框架之间设置摩擦滑
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这种结构在使用期间由于锈蚀而使部分构件截面削弱、由于某种撞击而使部分构件变形、由于作用其上的荷载变化而引起结构内力分布和性质的变化以及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这些型钢可以是轧制的也可以是焊接的。型钢可以根据构件截面的大小、受力特点,灵活地选用。由于截面中配置有型钢,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大
本课题针对普通生物转盘启动慢、生物量低、有机负荷低等缺点,从盘片材料的改进出发,采用新型网状生物转盘处理污水,其特点是在盘片上粘贴特殊网状材料。该新型盘片具有较大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因钢纤维的加入有效阻止了裂缝扩展,显著提高了基材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冲击性。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钢纤维混凝土,要了解其基本力学
论文分前后两篇,论文第一篇主要研究地震动衰减问题,其中包括我国8级及以上特大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我国中南地区、上海及邻近地区烈度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第二篇讨论与研究抗震设
传统的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进行结构一阶弹性分析,求出一阶内力和位移,然后采用计算长度系数对单个构件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其缺点是按该方法设计的结构整体
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建筑节能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开发新的住宅结构体系成为工程界首要任务之一。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普通剪力墙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住宅体系—免拆模薄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