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纵深推进,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的城镇、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势必会全面扩张,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靠占用耕地来保障建设用地之需已变得十分困难。但是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农村人均居民点面积过大,经过整理复垦后,折抵建设用地指标潜力巨大。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土地管理的实效性,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围绕着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在理论和实践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作了研究。并提出了黔江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黔江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第一部分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发展权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成果、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介绍黔江区的基本情况,通过研究黔江区在重庆市区域发展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黔江区在未来10年对建设用地需求,得出未来黔江区的发展仅通过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是不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这一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就此提出了黔江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案。   第三部分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得知,黔江区在满足自身建设需求的情况下,还有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通过跨区域交易的形式交易到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主城区。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如果采用建设用地面积等量交易,不能反映建设用地指标价值的差异性,笔者通过建立跨区域流转的建设用地价值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能较准确反映出建设用地指标异地流转的差异。   第四部分提出了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流转的措施。
其他文献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突出.中国历来讲究德才兼备,只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道德修养,他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接触社会的起始阶段,也
夕阳洒出最后一抹红霞,匆匆隐入山的那边。暮色的帷幕垂下,勾勒出围绕四周的群山身影。燕山的余脉,团团围住我今夜下榻的小山村。这村子叫:诗上庄。“诗上庄”这三字,是近几年叫响的,在地图上能找到,村子全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  小村深藏于青山深处,山村的夜格外迷人。缀在夜幕上的星星,在太阳收走那些霞光之后,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冲着我眨巴眼。从房子里走出来,越往山沟里走,星星越是密集,好像
如果与蓝天久别,与清风久别,与宁馨的炊烟久别,与欢腾的小河久别,那么,去上庄吧。去找回鸡鸣狗吠的黎明,虫吟蛙鼓的傍晚,找回无忧无虑的日子,天真烂漫的童年。  上庄很远,在峰峦逶迤的燕山深处。上庄很美,在诗人田园牧歌般的篇章里。“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不止青草野花,飞鸟流云,上庄最耀眼的,还有满山满谷的红果,随处可见的诗墙。
山西太原小城古交,是个盛产民谣的地方。  “咸丰坐了十一年,口里口外种洋烟。十亩地,二亩田,留下八亩种洋烟”,《改造二流子》“山药丝丝豆芽菜,二流子大烟鬼吃不开,痛下决心把前非改,快回头走到正路上来”等民谣真实表现了清朝时鸦片对民众的伤害。  “赵钱孙李起头头,大娘养下毛猴猴。我给大娘做满月,踩着大娘的大板足。”“人之初,性本善,莜面栲栳山药蛋。先生吃,徒弟看,一掴打的他啃门扇。”“拉锯、扯锯,舅
在计划生育国策、城镇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养老危机和城市“啃老”问题凸显,其挑战了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由此引发了学界一场关于“孝道是否衰落”的争论。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我们发现:关于孝道评价的主体,已有文献多从社会或学者自身视角进行探究,却忽视从最重要的评价主体——亲代(孝道支持的直接获得者)视角进行研究;关于孝道评价的客体,已有文献多是笼统对所有子女进行孝道评价,却忽视
山葡萄  美丽得如少女的眼睛,  芬芳得如少女的歌声。  山葡萄不长在风光的地方,  山葡萄不长在显眼的地方,  山葡萄长在密林深处,  一如山女子幽居在深谷。  山葡萄是柔韧柔韧的藤子,  山葡萄把藤绕在树上。  山女子注定要嫁给男人,  山女子说:  “不嫁汉子算什么女人呢?”  山葡萄芽是红的,  山葡萄花是红的。  山葡萄蔓是红的,  山葡萄果实也是红的。  山葡萄为什么是红的呢?  是大
期刊
河面宽宽,水波清清,涟漪浅浅。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孩在河边水栈挽着淘米箩抓小鱼,水栈上热闹非凡,有洗衣服的,摸螺蛳的,“沉”拖把的……这样的女孩是我,也是你。原以为,梦里的水乡已在岁月中远离,原以为,这样的梦只是一脉厚重的乡愁。可在吴江,在震泽,我的梦,与现实重叠交错,我的乡愁,实实在在有了寄放的怀抱。  这些年,去的古镇很多。却没有一座古镇像震泽一样给我踏踏实实回家的感觉。  刚开春,几个志趣相投
早年间,赵州城乡鲜有娱乐,老百姓最感兴趣的无非“金评彩挂”四大行当。在江湖上,算卦相面占卜的称“金”;说唱曲艺的称“评”;“彩”是变戏法的;“挂”为打把式卖艺的。温华德靠变戏法谋稻粱,是为彩行。  温华德是赵州大夫庄人,生于1910年,出生那年离清朝灭亡尚有一两个年头。他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福盛堂第24代掌门人、戏法艺人姚世岭,收他为徒,温华德自然就是福盛堂的第25代传人了。  温华德自从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