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推行最低工资制度。随着该项制度的实施和最低标准不断上调,最低工资制度产生的经济效果逐渐显现,并且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与思考。近年来持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进而增加生产成本,那么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有可能对该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价格上的变动,同时也可能会调整员工的福利支出以应对生产成本提高带来的冲击。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手工查找的各省市最低工资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人均员工福利水平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次将样本数据按照企业所属地区、企业资本密集度和所有制等标准细分,来探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对不同分样本企业中人均员工福利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后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对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影响人均员工福利水平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机制检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样本角度来看,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会使人均员工福利水平显著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每提高1%,人均员工福利水平就会显著增加0.159%。(2)就分样本数据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人均员工福利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只是因企业所在地区、资本密集度和企业所有制不同,在显著性和影响程度上有所区别。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的人均员工福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对于所属西部地区的企业不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本密集型和中间型企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资本密集型中间型企业更有利于通过加大资本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应对成本冲击;通过和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私营企业产生的外生冲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私营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调整较慢。(3)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影响人均员工福利水平的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也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人均员工福利水平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