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石足杉内生真菌Slf-14及藜蒿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a),又名救命王、千层塔、蛇足草,属石松目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其植物组织内存在大内生真菌。研究表明,内生真菌Slf-14发酵培养能产生石杉碱甲等生物碱化学成分,对乙酰胆碱酶具有可逆,高效,高选择性的抑制活性,其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基为PD培养基,培养量为150mL,培养温度为28℃,培养速率为120r/min。发酵培养产生菌丝体和发酵液,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与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以硫代乙酰胆碱(ATCh)为底物,5,5-二硫代-2-硝基苯甲酸(DTNB)为显色剂,通过DTNB显色法检测其菌丝体与发酵液不同萃取部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体氯仿萃取部分抑制活性最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氯仿为参比,检测波长为313nm,测定内生真菌Slf-14菌丝体中总生物碱含量。   为进一步阐明内生真菌Slf-14菌丝体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取,分布多次萃取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多种柱层析法对菌丝体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多次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得到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研究首次对内生真菌Slf-14发酵产生的菌丝体与发酵液的不同萃取部分对乙酰胆碱酶的抑制活性进行筛选与研究,确定了菌丝体萃取部分的乙酰胆碱酶抑制活性最高,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与初步化学成分研究,为具体阐明乙酰胆碱酶抑制活性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藜蒿(ArtemisiaselengensisTurcz)学名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物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脉和脑血管流量增加、降血糖和血脂等作用及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藜蒿中所含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对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黄酮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藜蒿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聚酰胺柱层析法分离藜蒿中的黄酮苷元与黄酮苷类化合物以及采用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藜蒿中的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表明,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同时分离并鉴定了两个黄酮苷类的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柯依利素.7-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木糖苷。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并结合聚酰胺柱层析可以充分提取并有效分离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法可以分离制备藜蒿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可以将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作为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也为藜蒿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贯叶金丝桃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和回流法对甲醇、乙醇和丙酮溶剂体系的提取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考察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方法学,对贯叶金丝桃中芦
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作为葡萄属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主要用作鲜食和酿酒,每年产量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90%以上。但其抗逆性较差,易受环境变化和病虫害等逆境胁迫因素影响
  本文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党的"十八大"以后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须注重的"五项生态构建":一是农
本论文用纯丙乳液(A)和纳米石墨(G)对脲醛预聚物(UF)进行改性,制备了脲醛/纯丙乳液共混材料和脲醛/纯丙乳液/纳米石墨复合材料,对两种材料进行了红外、SEM、热性能等表征分析,测试了两种材料的剪切强度、粘度、耐沸水性等。采用两种材料分别制备了多种组成和厚度的有机/无机复合膜,研究了它们对尿素的透过性能。脲醛树脂作为包膜材料具有成本低、含氮量高等优势,并且其本身就是缓释氮肥,而纯丙乳液成膜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