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柔性、复杂性与实施成功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层面的不断渗透和拓展,信息系统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组织的经营目标和运作模式。这种变化趋势意味着今天的信息系统规划决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技术性规划,它愈来愈多地受到组织和竞争等商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动态的商业和信息技术环境已经成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ISSP)的主要挑战。面对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为了保证ISSP的动态优化能力,需要ISSP团队敏锐地洞察商业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划团队持续响应环境变化的柔性是复杂环境下ISSP获得成功的关键。尽管众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已认识到ISSP柔性的重要性,但在这个研究领域缺乏累积下来的知识和实证。目前为此的有限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规划柔性如何影响信息系统能力方面,在柔性和复杂性如何相互作用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实施成功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没有。因此,研究不同复杂性背景下ISSP柔性对实施成功的影响关系,无论在实践应用还是在理论拓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ISSP柔性的概念框架和测量模型;第二,ISSP复杂性的概念框架和测量模型;第三,验证不同复杂性程度下,ISSP柔性对实施成功的作用。论文以实证研究为主,采用五个阶段的研究过程:概念开发和初始变量、概念提炼和变量修正、数据收集、测量有效性评估、研究模型的假设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本论文所设计的ISSP柔性测量模型和ISSP复杂性测量模型得到实证数据的有效支持,测量模型在可靠性、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等方面都达到了满意水平。研究结果发现ISSP柔性的两种类型(响应程度和响应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它们对ISSP实施成功都具有正面作用,但两者作用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还发现在不同的复杂性环境下,ISSP柔性对实施成功的影响程度不同,ISSP复杂性越高,ISSP柔性的作用越大。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开发了ISSP柔性和ISSP复杂性的测量模型,在理论上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测度基础和概念结构,在实践上能帮助规划者有效地评价ISSP的复杂性和柔性,并决定规划的最优柔性水平。本论文的另一个主要贡献体现在对ISSP柔性、ISSP复杂性和ISSP实施成功之间关系的首次实证测试,它不仅在ISSP能力观点和柔性观点之间建立了一个重要联系,而且论证了环境复杂性变量的中介作用,这既是一种新的研究角度也是对现有ISSP柔性理论的补充和拓展。
其他文献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的和谐、师与生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教材、展开想象、激励生“动”等途径展开教学,就能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味;创新;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09-02  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讲究阅读课上的评价技巧.另外,也要注重训练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深入人心,但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中,学生能够借助丰富的语言文字描绘世界的丰富多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其语文能力高
当前,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取了多篇优秀的经典小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小说也经常出现在文本类阅读这一板块中,可见小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故事情节
[摘要]教师应以美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雏目标为导引,从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与思维出发,围绕活用工具资源、协作探知、竞赛活动和户外写生等策略运用,引领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中学习美术。探讨三维目标的活用,引导学生在开放性、多元化、情境化的课堂上进行学习探知,能够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三维目标;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及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同样的作为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来,各个学校对
本文以个性化预习为出发点,立足于小班化教学,阐述了进行小班个性化预习的指导策略,即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扬长避短,以便满足不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