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爱尔兰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优秀青年作家。作为爱尔兰首位获得布克奖的小说家,罗迪·道尔(1958-)逐渐走出爱尔兰,隆隆蜚声于国际文坛。其扛鼎之作《帕迪·克拉克,哈哈哈》运用讽喻、诙谐等手法,对爱尔兰传统叙述模式进行颠覆,在主题上也试图淡化政治和宗教。从得奖之日,距今将近二十余年,国内外已有不少评论家从童年、婚姻、去政治化等主题以及叙述语言、小说结构等方面研究和探讨其中蕴含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迄今鲜有评论家从事件性角度分析该作品。
事件性这一概念,是定义一个文本叙述性不可或缺的因素,近来在叙述学领域已显露出其重要性。总体上,事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指一般性的状态变化;另一类指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变化。本文所采用的事件性解读方法,主要结合了两个概念:认知图示理论和洛特曼的符号学模型。前者包含两种模式:决定文本情景或主题语境的静态图示和描述一系列行为抽象结构的动态图示。后者的洛特曼认为叙述文本存在语义场,这个语义场可细分为两个对立的子场,其中的界限可以是某一特征、规范或价值观等。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说中的四种静态图示:巴里镇的城市化、天主教地位的下降、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以及帕迪成长的超越;随后分析了小说的三种动态图示:文本的非线性结构、帕迪和凯文以及帕迪和辛巴达这两对关系的变化以及帕迪向成人世界的迈进。在分析图示的同时,也全面讨论了小说中存在的相对立的子场。此外,本文概括了文本中事件性的类型、语境以及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断言,《帕迪·克拉克》创造性地表达了道尔对孩子成长的关怀。通过从事件性的这一全新角度分析该小说,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帕迪的周遭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不可理解的事件,进而感受到成人生活、社会变迁等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不同于一般的成长小说,道尔让帕迪的长大发生在一瞬间,引发人们对宗教、婚姻的思考,呼吁人们进行真正心灵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