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研究川芎嗪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2.研究川芎嗪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舒缩作用的影响。3.通过本实验思路及方法的建立,为合理应用活血中药治疗眼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培养牛视网膜、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株(第六代)购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细胞库、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购于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传代培养;采用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2.实验方法体外培养在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NRVEC,将传代的细胞分成三组:正常细胞对照组(DMEM常规培养基培养)、缺氧模型组、缺氧+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含0.002、0.02、0.2和2u g/ml川芎嗪的培养基)。将其分别进行培养。24、48小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MTT法检测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实验方法同上。3.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NRVEC,将传代细胞分成两组:缺氧模型组、缺氧+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含0.02、0.2μg/ml川芎嗪的培养基)。24小时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内NOS、ET-1表达的影响。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实验方法同上。结果: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正常的细胞传代4h开始贴壁生长,融合成片有的呈放射状排列,活细胞透亮,呈梭形、多角形或椭圆形,相互之间连接紧密。在缺氧环境下,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大,可见部分死细胞。川芎嗪注射液作用24h、48h后的缺氧细胞培养液由橙红色变成砖红色,细胞形态有些变为短梭形,死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数量增多,成片融合,细胞紧密排列,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2.川芎嗪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MTT实验:①缺氧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其各时间段A值显著减少(P<0.01);②川芎嗪组0.002μg/ml作用24h、48h时其A值较缺氧组对照没有显著差别(P>0.05);③川芎嗪组0.02~0.2μg/ml作用24h、48h时其A值均高于对缺氧组,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A值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④川芎嗪组2μg/ml作用24h、48h时其A值较其它药物组有下降趋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T-1蛋白的表达:①川芎嗪组0.02μg/ml作用24h时其ET-1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减少(P<0.05);②川芎嗪组0.2μg/ml作用24h时其ET-1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减少(P<0.05)。NOS蛋白的表达:①川芎嗪组0.02μg/ml作用24h时其NOS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增高(P<0.05);②川芎嗪组0.2μg/ml作用24h时其NOS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增高(P<0.05)。3.川芎嗪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MTT实验:①缺氧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其各时间段A值显著减少(P<0.01);②川芎嗪组0.002μg/ml作用24h时其A值较缺氧组对照没有显著差别(P>0.05);48h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增加(P<0.05);③川芎嗪组0.02~0.2μg/ml作用24h、48h时其A值均高于对缺氧组,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A值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④川芎嗪组2μg/ml作用24h、48h时其A值较其它药物组有下降趋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T-1蛋白的表达:①川芎嗪组0.02μg/ml作用24h时其FT-1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减少(P<0.05);②川芎嗪组0.2μg/ml作用24h时其ET-1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减少(P<0.05)。NOS蛋白的表达:①川芎嗪组0.02μg/ml作用24h时其NOS表达较缺氧组对照显著增高(P<0.05);②川芎嗪组0.2μg/ml作用24h、48h时其NOS表达较低浓度组对照显著增高(P<0.05)。结论:1、在缺氧状态下,可引起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而川芎嗪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对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2、川芎嗪在一定浓度下可显著调节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和血管舒缩功能(ET水平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上升),这可能是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