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环境风险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内容复杂,与单一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相比较,区域环境风险更侧重关注区域产业布局、功能区划、环境风险受体等大尺度的环境风险因素。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分区管理工作,能够系统、科学的识别区域环境风险类型及重点管控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风险特征及风险等级情况,提出环境风险分区管理措施,对建立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学者对区域环境风险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环境风险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确立了不同等级的环境风险区域,提出了环境风险分区管理措施,采用清远市作为实例验证,结合清远市的分区特征,制定清远市分区环境管理对策,最终建立清远市区域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区域环境风险是由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机制、环境风险受体组成的系统,层次分析法是大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较为合适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区域环境风险分级标准,划分了“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三个区域。(2)采用下层行政区边界分区是区域环境较为合适的划分方法,分区管理适合开展大型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结合区域的经济特点、产业布局、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等特点,提出了区域的环境分区管理机制。(3)清远市2016年~2018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87.77亿元,共562家工业企业,共64家重点风险管控企业,共15个市级、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危险废物产生总量为25505.03吨,共有41个尾矿库,共有20家主要污水处理厂。(4)通过开展清远市案例验证,清远市划分为“低风险区(M<40)、中风险区(40≤M<50)、高风险区(M≥50)”。高风险区为清城区(56.709)、英德市(59.986);中风险区为清新区(46.587)、连州市(49.219)、佛冈县(40.635)、阳山县(47.574);低风险区为连山县(36.565)、连南县(35.469)。(5)采用开展水、大气环境污染扩散模拟,如氰化钠经过排沟渠进入北江后,在企业纳污口处下游98km处,氰化钠浓度最大值达到3.09 mg/L,超三类水质标准,会产生跨界污染,影响到下游清城区的范围。大气环境风险物质在发生泄漏扩散情况下,通常可能影响到企业周边半径3-4公里范围(以液氨泄漏为例),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跨界环境污染的风险。(6)根据清远市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与脆弱性等特征,具体描述清远市环境风险单元的分区特征,针对性制定环境分区管理措施,建立了清远市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