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领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榜样教育都被看作是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方法,也是我国从古至今进行道德教育的不二法宝。然而,今天,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遭人诟病,人们对榜样教育的质疑和思考也层出不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分析榜样和榜样教育的实质和内涵,明确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实质,指出当前榜样教育运用于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审视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榜样教育的适用性问题,以期为解决今天学校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启示。本文所要陈述的基本观点是:榜样实际上是一种标准,榜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可供模仿的标准,实质上一种教化手段。教化是一种柔性的控制手段,也是外在力量对人们的约束、控制和规范,因而榜样教育在本质上是他律的。而道德是人的自我要求,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维护人和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是自足的,无需依赖于外在力量的约束。道德是人们理性判断、自由选择、自愿践行的结果,是自律的。由于榜样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冲突的、矛盾的,当前榜样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的控制,这些控制导致了人“自我”的缺失,只能培养更多的”合乎”道德行为。以他律的手段来培养人自律的品质,显然是缘木求鱼,不利于人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人“自律”精神的培养。然而,道德教育的关键却是培养”出乎”道德的行为,培养人的自律精神,而自律的关键又在于人“自我”的回归。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榜样、榜样教育、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实质分析,指出问题,消解其中的不利因素,来提高榜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原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研究综述;第二部分重点描述榜样教育在我国道德教育中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榜样和榜样教育的内涵,同时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并指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任务;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榜样教育运用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将会产生的问题;第五部分描述如何发挥榜样教育的道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