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根管封闭剂抗微生物性能及根尖区封闭性能的体外评价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生物陶瓷类封闭剂i Root SP、环氧树脂类封闭剂AH Plus和氧化锌丁香油类封闭剂(Zinc Oxide-euqenol,ZOE)的抗微生物作用、侧支根管以及根尖封闭性能,对三种封闭剂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临床根管充填时采用何种封闭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直接接触测试(Direct contact test,DCT):三种根管封闭剂与粪肠球菌(Enterococcu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悬浮液直接接触,24小时用10倍系列稀释法将菌悬液接种到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和log10转换。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α=0.05)(n=5)。2侧支根管封闭性实验:选取36个离体牙,距离根尖孔3mm处近中根面模拟侧支根管模型,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冲洗消毒、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n=12),即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根管充填后,使用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摄片,观察记录每组侧支根管充填数目及封闭剂材料进入侧支根管的深度。三组之间的侧支根管充填率进行χ2检验Fisher’s Exact Test比较分析;三组之间封闭侧支根管长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α=0.05)。3细菌微渗漏试验:侧支根管封闭效果比较后,将牙根表面均匀涂布2次指甲油(除根尖孔、根管口外),离体牙安放在细菌渗漏模型中,模型上室放置粪肠球菌悬液,下室放置培养液。观察时间90天,每天记录样本是否浑浊。所得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对其进行比较分析(α=0.05)。对模型发生渗漏的天数做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按α=0.05检验水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扫描电镜观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观察部分:从各组微渗漏实验后的样本中选取牙齿,切片,保留根尖部分,切片过程中使用注射器喷生理盐水进行冷却,以免在切片中温度过热而影响实验结果。蒸馏水洗去表面污物,标本切片彻底干燥后,干燥标本、真空喷金,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摄片。结果1 DCT实验结果显示:i Root SP组及AH Plus组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相似,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i Root SP、AH Plus组对粪肠球菌抑制作用均优于ZOE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i Root SP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AH Plus组好,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i Root SP、AH Plus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ZO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侧支根管封闭效果结果显示: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的侧支根管充填率分别为91.7%、75.0%、1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之间封闭侧支根管长度为别为1.22±0.42mm、0.85±0.53mm、0.11±0.27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细菌微渗漏实验显示:在90天观察期间内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发生微渗漏率分别为50.0%、58.3%、1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发生渗漏的天数分别为10~82天、6~76天、1~74天,中位数分别为82.00、69.00、23.00,均值为67.16、57.91、3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50倍数扫描电镜下显示:i Root SP组几乎无缝隙存在;AH Plus组可见少量缝隙存在;ZOE组可见大量缝隙存在;1000倍数扫描电镜下显示:i Root SP根管封闭剂封闭剂大部分渗入牙本质小管,AH Plus根管封闭剂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数量较多,ZOE根管封闭剂未渗入牙本质小管。结论1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i Root SP具有良好抑制微生物性能,优于环氧树脂类AH Plus,氧化锌丁香油类封闭剂ZOE抑菌性能最差。2综合侧支根管封闭实验、细菌微渗漏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陶瓷封闭剂i Root SP根尖区封闭性能优于环氧树脂封闭剂AH Plus,氧化锌丁香油封闭剂ZOE封闭性能最差。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将模拟牙菌斑生态环境,通过人工口腔动态模型,以棱柱状nano-HA、球状nano-HA、胶体态nano-HA、混合态nano-HA及氟化钠为实验组,研究不同nano-HA对人工菌斑形成及对早
目的:  利用LbL技术在碱处理的纯钛表面构建载AgNPs的CS-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并对其理化性能、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探索一种有利于牙龈胶原纤维附着且具有一定抗菌
髓室底穿通是指由于牙髓治疗,病理吸收或龋坏等原因造成的髓腔和牙周组织的联通。髓室底穿通是牙髓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可导致穿孔区牙周纤维破坏和重建,牙槽骨、牙骨质、牙本质
目的研究恒磨牙根尖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根尖孔的数量、形状、直径大小和副根尖孔的数量。方法收集800颗符合纳入标准的上下颌恒磨牙,经1%亚甲基蓝染色后,使用体视显微镜在镜下
研究背景  许多正畸患者都担心固定矫治器引发的身体和社交不适。为了减少可能的牙齿和牙周并发症,包括牙根吸收、患龋率增加。医生正在积极探索缩短正畸治疗时间的方法,以期
目的和意义:本实验采用多种粘接系统与光固化系统分别进行组合,与不同的复合体材料联合应用于离体乳牙,模拟临床充填治疗。并对各组合治疗后的边缘密闭性、操作时间、临床操作复
目的:  通过试验,分别对于放疗前、后,应用重组牛碱性细胞生长因子(rbFGF)于口腔黏膜,观察rbFGF对放射性口腔粘膜炎(RTOM)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2015.04-2016.04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