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能力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但随着数学抽象程度与概括能力的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逐步增强,目前,虽然随着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与逻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数学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基础,但我国数学语言方面的研究大多是这些学科成果的简单移植与转化,教与学方面的实际经验总结居多,但针对适合学生数学特色的实证研究较少,这阻碍数学语言的研究和发展。国内外对数学语言的相关研究,大都停留在半经验式综述,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和构建,实证研究相对滞后于数学课程和教学发展,缺乏数学学科特点的数学语言学习心理实证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国内外有关数学语言能力的研究基础上,试图展开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以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三角论证研究为取向,以教育统计方法为重要工具,对数学语言能力作细致的观察、跟踪、调查、实验和分析,揭示其中的特殊特征,从而促进数学语言教学和数学教学。主要结论:1、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调查主要结果:(1)高二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各项水平都要高于高一年级学生;(2)两个年级学生在转换能力和操作能力上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两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构造能力偏低;(3)男女性别在数学语言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成绩正相关。2、影响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识别、理解、转化和构造等障碍,数学语言理解的片面、模糊、不灵活性都是影响数学语言能力的因素。3、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主要策略:数学概念教学的多元化表征、数学阅读、数学专题讲座和数学研究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