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杂交种的优良性能来自于亲本自交系,选育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基础。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组配的核心是配合力,是选配亲本的主要指标。研究采用平凉玉米育种站的部分自选系和国内骨干自交系共12个自交系按4×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32个组合,测定了ASI、株高、穗位高、茎粗、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面积、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和单穗粒重等16个性状,分析了各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遗传相关性,评估了自选系与骨干系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为配制杂交组合和自交系的应用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株型性状和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9046、F83、黄201、598、Mo17和昌7-2。用它们作亲本,具有缩短ASI、适当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的作用,在配制紧凑型株型、较大果穗、结实性较好、出籽率较高、产量较高的组合中都有潜在的利用价值。2、根据各组合株型性状和穗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析结果,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F83×9046、340×B73、ZX09-1002×B73、F83×B73、ZX09-1002×478、598×478、340×掖107和综31×9046。3、从群体遗传参数分析来看,株高、穗位高、雄穗长度、叶夹角主要受加性基因的控制,在选育自交系时,宜进行早代选择;ASI、茎粗、雄穗分支数、叶面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相对较大,宜进行晚代选择;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基因加性作用的影响;秃尖和单穗粒重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以加性效应为主。此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0%,说明这些性状能较真实地遗传,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可以在早代有针对性地对自交系加以选择;穗长、秃尖、单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小于50%,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宜在早代选择。4、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株型的紧凑程度与叶片的大小、雄穗分支数没有本质联系;单穗粒重与行粒数、出籽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百粒重、穗行数、穗粗呈正相关;百粒重与穗粗有较高的正相关,与行粒数表现为负相关;行粒数仅与穗长表现为正相关,而与穗粗、穗行数、秃尖表现为负相关;穗行数与穗粗的相关性密切。5、综合分析表明,用F83作亲本,对缩短子代ASI具有明显作用,还可以适当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减小叶夹角,有利于改善F1代株型结构。此外,F83在穗粗、穗行数、出籽率、单穗粒重等方面的GCA表现较好,说明以F83为亲本,能够组配出大穗高产杂交种,因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玉米种质。用ZX09-1002作亲本虽然较易组配出较长、较粗、籽粒较大、产量较高的果穗。但由于叶夹角GCA表现为正值,用其作亲本,不利于组配紧凑型株型。而且秃尖GCA也表现为较大的正向效应,加重了子代秃尖的长度。因此,在实际育种工作中,有必要对其秃尖和叶夹角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其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