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九世纪大多数欧洲人的眼里,中国不过是世界版图上的一块空白——疆土辽阔但遥远渺茫,是一个落后僵化充满奇装异俗的国土。在以欧洲移民为主的美国,其东方主义的形成正是根植于欧洲移民对东方扭曲的想象。随着美国势力和影响在全球的膨胀,美国对中国的兴趣日渐加强。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仍是原始落后野蛮弱小的形象,中国的文化被神秘化、离奇化。赛珍珠以其长期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中生活的亲身经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深入了解的文化底蕴,创作了轰动一时的“史诗般的巨著”一《大地》。它的发表,影响了欧美整整两代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
赛珍珠通过其作品及参与的各项社会活动向美国公众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她在重塑亚洲及亚洲人的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份和独特的经历,她在作品中仍然无法避免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和认识的局限性。本文尝试从反思美国东方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
论文的绪论部分对赛珍珠的生平及其主要文学成就作了简要的回顾。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东方主义的概念,回顾了美国东方主义的形成历史以及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形象的变化。这一部分同时分析了赛珍珠对待美国东方主义的态度和评论,还有《大地》问世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引起的诸般争议。第二章列举了《大地》中所描绘的中国社会的特征,如传统习俗、人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占有欲、以及家庭的结构与生命的轮回等,从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并将其与美国东方主义想象中的扭曲的中国形象作了对比;第三章则围绕《大地》中的种族、性别以及家庭生活的话语解读,阐释了小说中所隐含的美国东方主义。结论部分肯定了赛珍珠通过《大地》对中国形象的矫正,并批判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美国东方主义倾向。我们应当历史地、客观地重新审视她的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