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思想也传入国内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认可和实践。但近两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诸如自如“甲醛门”、鸿茅药酒以及莎普爱思“虚假宣传”等事件,使得社会公众期望企业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并且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就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企业仍然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虚假宣传、劣质产品、污染环境等行为屡禁不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很好的重视,普通民众的利益也难免遭到侵害。因此,学者们的研究也逐渐从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怎样定义等转向怎样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等方面。另外,由于资本市场仍在完善,使得我国企业依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融资约束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大小与其社会责任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融资约束对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未必相同。基于此,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优序融资等理论分析融资约束如何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先前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学习的基础上,构建了融资约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模型,将理性人假设、优序融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先验证融资约束是否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影响,再检验融资约束与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约束、银行贷款融资约束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企业内部融资约束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对不同维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本文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进行了深入探讨,证明其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影响,另一方面也证实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对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有着不同影响,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提供了可资可鉴的参考,也为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新思路,进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良好融资环境的营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