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 var.sinensis)耐旱性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 L.var.sinensis Bebeaux),是一种分布地区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经查阅文献,未见对柳穿鱼栽培技术、生理生态、遗传特性等的研究报道。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本地野生种,能够较好适应本地环境,对它进行研究,能够为植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柳穿鱼幼苗期进行PEG胁迫实验、土壤水分胁迫及复水实验和对柳穿鱼成苗进行土壤水分胁迫实验,对柳穿鱼的耐旱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幼苗期的PEG胁迫实验中,形象地划分了形态萎蔫指数。实验中,观测了柳穿鱼形态变化,并测定了包括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几项生理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在10%、20%和30%三个浓度的PEG溶液胁迫0~14h,形态萎蔫指数随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程度加重而升高,柳穿鱼扦插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相对含水量下降而上升;Chl、Chla、Chlb的含量先有小幅度的上升继而下降,都随胁迫的加剧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严重干旱胁迫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终相对于对照,有升高的趋势。10%的PEG对幼苗影响较小。柳穿鱼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性。20%PEG胁迫下,6h是柳穿鱼幼苗的恢复极限。2.柳穿鱼幼苗期在土壤水分胁迫下,柳穿鱼幼苗可以耐12d的干旱胁迫。胁迫16d,土壤含水量达到13.39%,16d的干旱胁迫虽然没有造成植株致死,并产生形态学的变化以适应干旱维持生存,但严重影响了柳穿鱼幼苗的生长。此时,已经对柳穿鱼幼苗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3.柳穿鱼成苗可以耐受长达15d,土壤含水量达到20.27%的干旱胁迫。20d干旱胁迫对柳穿鱼成苗产生严重影响。4.在水分胁迫下,柳穿鱼的Pro、可溶性糖等细胞内溶质含量的明显增加,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柳穿鱼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但在严重干旱条件下,RWC,细胞膜相对透性下降表明渗透调节作用很有限。5.柳穿鱼幼苗受到干旱16d,成苗受到干旱胁迫20d,均呈现叶片下垂萎蔫,复水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植株基部有新的幼株和分枝产生,却并未死亡,可以考虑在其适宜生长的干旱少雨地区内加以种植和推广。
其他文献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盔唇瓢虫属(Chilocorus),在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在国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为受体,模拟自然状态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凋落叶在土壤内腐解过程中对其生长的影响。根据花
本文通过对北美乔松(Pinus strobus)具有成胚潜力差异的两细胞系(细胞系01具有成胚潜力,细胞系02不具有成胚潜力)增殖阶段胚性愈伤组织(ET)细胞形态及结构差异比较,对比分析
为了客观的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体现森林改善环境的作用,增强人们保护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本研究从2006年5月至9月,在天山生态站选取3个观测点,采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发展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晋西北黄土高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