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也是社会群体参与最广泛的运动,群众基础十分深厚。在如今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体育改革是重点内容之一。国务院连续两年出台了专门针对足球的政策,用以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出台的政策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足球,这对业余足球运动发展也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政策保障。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线路中的枢纽城市,有着十分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历史文明与现代运动的相融合,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以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为研究对象,对赛事氛围形成,赛事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入探讨。期间走访调查了体育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民间业余足球赛事的爱好者以及本研究涉及的理论专家,意在发现影响西安地区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发展的因素。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当地业余足球赛事水平向更高一层发展,也为打造西安城市名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是在西安地区开展的,在一定的规则下,自发组织的以足球比赛为形式,具有娱乐性、休闲性,兼具一定竞技性的活动,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2.西安市在“专业足球队”、“职业足球队”、火爆的职业足球市场,以及国内外大型赛事的举办等条件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足球氛围。进而为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3.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的特征:(1)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队伍组成方式有区域型、工作型、关系型、网络型。但由于交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西安赛事队伍组成也呈现出混合型。(2)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参赛队伍规模大,结构类型多样。参与人数的逐年上升,说明足球爱好者从观赏型向参与型转变。(3)参赛队伍人员结构主要为男性,年龄从18岁到60岁都有,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而且职业层次分布呈现多样化,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参与目。(4)赛事通常在节假日举办,最近几年也出现“夜场足球”,基本已经规律化。主要以11人制、循环赛为主,辅以7人制、5人制等。赛事分为三节,每节三十分钟,赛季贯穿全年。(5)参赛队员的参赛费用来源AA制形式的最多,其次是企业或私人赞助,也有会员制。大部分足球爱好者每年的足球运动消费在千元以上,约占西安市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十分之一,足球消费呈上涨趋势。(6)西安市现有足球场地数量较少而且场地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南郊高校和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内,其他地方较少。(7)赛事的联络形式有公开报名和私人关系两种。公开报名的赛事较正规,参与队伍多,私人联络赛事以自我娱乐为主,较少队伍比赛。同时赛事宣传方面是以新媒体等网络为主,传统电视、报纸媒体宣传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8)参赛队伍一般没有专门的教练员,比赛时也没有固定的裁判员,主要裁判多为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在校大学生,专业程度不够。4.通过对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1)体育及相关部门工作开展不到位;(2)场地资源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匀;(3)民间业余足球赛事质量参差不齐;(4)参赛队员安全意识和保险意愿较弱;(5)民间业余足球赛事品牌影响力有限;(6)自发性足球社会组织面临诸多困难;(7)民间业余足球赛事制度建设滞后;(8)民间业余足球文化普及进程较为缓慢。5.推进西安市自发性民间业余足球赛事优化发展的对策:(1)深化足球体制改革,明晰体育部门权责;(2)开发潜在场地资源,改善优化设施环境;(3)敦促球员自我提升,提高业余足球质量;(4)加强安全保险意识,培养安全文明行为;(5)提升赛事品牌影响,打造闻名赛事品牌;(6)推进足球社会组织建设,培养自管自治能力;(7)加强业余足球制度建设,强化组织依法自治;(8)加快业余足球文化普及,形成古城特色足球文化;(9)依托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繁荣民间业余足球发展;(10)有效融合国家战略,推动西安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