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观点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全面的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个良好有效的情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在的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启发学生思维,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大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再通过评析典型课例,指出创设情境时的几种误区: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无关;去数学化,淡化数学实质;情境拖拉,降低教学效率;情境过多,目的不明,重点不突出。总结出创设有效数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活应用性原则。提供了判断初中数学情境有效性的六个标准:数学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思维;数学情境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科特点;数学情境要有发展应用性,符合实际;数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学实施;数学情境要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数学情境要具有目标指引性,突出教学重点。本文还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反映有效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问卷调查的目的是检验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并通过数据反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学习兴趣的情况,从而验证了有效的情境教学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再利用Spss22.0软件和Excel2007软件分析实验与问卷的数据,比较前测和后测之间的差异,得到结果是:实验班经过一学期更频繁的数学情境教学后,数学有显著性的提高,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反映了进行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验证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及判断初中数学情境有效性的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