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数码成像法对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快速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薄层数码成像技术和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利用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选用ZF-90D型暗箱式紫外分析仪和尼康L330数码相机搭建薄层色谱数码成像系统。该系统用于获取点样层析反应后的薄层板呈现的数字图像,得到的图像用于后续氨基甲酸乙酯斑点的定量分析。2、选用Arduino UNO R3开发板、TB6560步进电机驱动器、03C0-455型号丝杆滑台,结合3D建模,3D打印技术,Arduino编程等,设计并组装了一台用于研究薄层板浸渍操作的浸板机。该浸板机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造价低廉,实现了对薄层板进行浸渍操作精确控制。3、借助MATLAB GUI平台和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用于对获取的薄层板数字图像进行目标斑点定量计算的软件系统。该软件具有颜色通道过滤,图像分割,图像增强,图像涂抹,二值图阈值调整,积分计算等功能。通过模型和数据验证了利用灰度值差异达到确定目标斑点边界的可行性。4、通过搭建和设计好的薄层数码成像系统,对利用薄层色谱技术检测氨基甲酸乙酯方法中的各单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当衍生条件为,丙酮40 m L,肉桂醛用量250μL、磷酸用量3μL、浸板时间4 s、加热温度120℃、加热时长12 min。展开条件为,室内温度25℃,湿度36%,不饱和展开,展开剂(甲基叔丁基醚:正己烷:甲醇=5:7:2),展距7 cm的情况下有最亮的氨基甲酸乙酯斑点,斑点的Rf值为0.42。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得到不同薄层板上斑点精密度为RSD=9.70%(n=5,10 ng);烤板结束2分钟后斑点的平均灰度值趋于稳定;当薄层板上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在8 ng/点~18 ng/点的范围内,含量与平均灰度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方法检出限为0.595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60.12%~84.7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对广州市售的中低端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除啤酒、米酒外,各种酒精饮料中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白兰地>梅酒>黄酒>白酒>药酒>果酒>葡萄酒,其中白兰地部分酒样高达2.0846 mg/kg。采用薄层色谱成像法对部分白酒、黄酒、白兰地、红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并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接完全地应用薄层成像法可以直接检测到试样白兰地中的氨基甲酸乙酯,黄酒、白酒、红酒中未检出。氮吹浓缩后可检测到试样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黄酒、红酒、白兰地因其中的糖、蛋白质等含量过高,微量进样器容易堵塞,该法不再适用。使用薄层色谱成像法检测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结果会低于气质联用-内标法的结果。
其他文献
<正>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意图]《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
马铃薯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主要的农作物,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63万亩(1亩为0.067hm2,下同)左右,总产量为535万t左右。由于该区马铃薯收获后气温下降不利于马铃薯田间贮藏,再加上马铃薯
资金作为企业运作重要的资源之一,往往是影响配套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及新兴高科技配套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小企业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
近年来有关广告诉求有效性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哪一个更能导致积极的购买行为并无统一定论,且对各种广告诉求方式的适用条件也缺乏深入探讨。文章以我国某所
<正>近几年高考出现了部分交汇性试题,体现了高考"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基本原则.现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其他知识的交汇进行分析.
期刊
随着对城镇化质量的日益关注,媒体与学界对千城一面的批判愈演愈烈。然而,如果将城市看做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遵循生物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那么千城一面现象
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提高液化气的收率。采用HYSYS软件模拟,研究分馏系统工艺参数优化和制冷温度降低后对液化气产量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在实际生产中对分馏系统参数进行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析近年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抬头的原因 :一是由于日本民族性中的一些弱点 ;二是由于日本社会危机四起、政治危机不断、经济低迷 ;三是由于一小撮极右翼政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致轻、中度痤疮加重的情况。方法对110例轻中度痤疮因外用糖皮质激素致病情加重患者,加重情况、发生比率、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病
综述了三七营养与施肥、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以及连作障碍克服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三七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