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是中国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同时还是“人民艺术家”,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容置疑。其代表作《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较早且获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一部作品,从1945年至今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翻译研究。葛浩文对其进行重新翻译,使对其进行历时研究具有可能性。本文立足于《骆驼祥子》葛浩文译本,横向对比其他两译本,通过描述其翻译现象,从跨文化视角下解读葛浩文译本。 本论文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骆驼祥子》、其作者老舍及译者葛浩文;第二章以葛译本《骆驼祥子》中大量的语言现象为依托,从翻译方法的角度对葛译本进行研究;第三章从文化传译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第四章是对葛译本翻译风格的研究。这三章是对翻译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并分别论述了语言策略、文化传译策略及风格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第五章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及改写操纵理论分析葛浩文翻译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在中国文化外译中的过渡性作用和必然性;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括全文,指出中国文化传播的现状,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论述:葛浩文以读者为重、以市场为重的翻译态度,使其在翻译过程中比较倾向于目标读者,这一方面有利于西方读者接受,另一方面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葛浩文对原文有误读误译的现象,不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