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影像的颈动脉冠脉仿真模型及斑块增长和易损性预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或心脏病突发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与血管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和突然破裂密切相关。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于难以利用在体影像手段准确判断和预测患者斑块的增长和易损性。力学环境与斑块的增长破裂行为息息相关。基于医学影像的斑块仿真模型可以对病人在体斑块进行力学分析,是当前结合斑块形态学和力学因素来研究斑块增长和评估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用在体医学影像构造的斑块力学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受到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动脉血管和斑块成分的材料性质、边界条件和模型假设的选择等模型要素影响。本文通过病人个体化斑块形态和材料数据建立力学仿真模型以获取斑块应力应变数据,并结合斑块形态学和力学风险因子评估斑块易损性和预测斑块的增长,提高力学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和预测的精确度。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当前基于医学影像的病人个体化仿真模型在临床应用上的瓶颈之一是建模方法的高效性。本文通过对二维切片增加一个轴向厚度构建一种简化的斑块三维薄片模型来弥补二维模型的三维轴向缺失。本文采用7个病人的388个斑块切片数据,以三维流固耦合模型为标准,对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多病人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88个三维薄片模型的斑块应力和应变计算结果误差比二维模型分别减少了11.09%和11.1%。从建模人工和计算准确性考虑,三维薄片模型可能是临床应用的更好选择。材料性质是影响模型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血管和斑块材料性质极难获取。本文采用8个病人的左右颈动脉核磁共振数据,引入一种结合定点的动态磁共振影像(Cine MRI)、多对比度磁共振影像(multi-contrast MRI)和力学模型的无创方法量化病人在体颈动脉斑块材料特性。结果显示16个血管的有效杨氏模量(YM)值从最软血管(109k Pa)到最硬血管(922k Pa)之间的变化达到了746%。使用在体材料与离体材料的模型计算斑块应变可产生最大377.34%的差异。运用上述颈动脉在体材料参数以及三维薄片模型的建模方法,本文用8位病人颈动脉MRI数据(可用切片81片)计算应力斑块易损性指数(stress plaque vulnerability index,SPVI)并研究病人个体化在体材料对斑块力学易损性评估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用病人在体血管材料数据建模计算SPVI的方法。用该方法对81个切片得到的SPVI与斑块形态学易损性指数之间的匹配率为85.19%。对应于SPVI 5个数值(0-4,4对应高危斑块)的应力区间(单位:k Pa)为:[0,46.8)、[46.8,80)、[80,92)、[92,103)和[103,+∞)。使用病人在体血管材料的模型获得的高危斑块阈值(103 k Pa)比用同一离体材料模型获得的阈值(146.5k Pa)降低了30%。基于病人个体化血管材料的SPVI的运用将进一步改进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方法。斑块增长预测对心血管研究和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因子的预测方法将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用20位病人颈动脉MRI随访数据建立三维薄片模型,获取10个力学与形态学因子数值,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壁厚增加(WTI)、斑块负荷增加(PBI)和斑块面积增加(PAI)三个斑块增长指标寻找最佳预测因子。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因子和力学因子有益于斑块增长的预测,其预测能力(AUC值为0.7158)比仅采用单一形态学因子的预测能力(AUC值为0.6540)提高了6.18%。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是两种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易损斑块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地针对颈动脉或冠状动脉。本文比较两种血管斑块的形态学和力学特征,研究两类斑块在增长预测和易损性评估中的异同,为基于医学影像的不同血管仿真建模和应用提供参考。20个病人颈动脉斑块的外壁直径(WD)、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最小纤维帽厚度(Min CT)、壁应力(PWS)和壁应变(PWSn)的均值分别为8.857mm、34.19mm~2、54.87%、0.329mm、85.13k Pa和0.1828。10个病人冠状动脉斑块WD、PA、PB、Min CT、PWS和PWSn的均值分别为3.928mm、7.41mm~2、60.18%、0.288mm、94.15k Pa和0.1622。该类斑块基本数据对斑块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易损性和预测结果比较显示,颈动脉SPVI的最优一致性匹配效果比冠状动脉更好(颈动脉最优一致性匹配率为83.95%,而冠状动脉仅为66.77%)。冠状动脉的最优单一预测因子和最优组合预测因子的预测能力(AUC值分别为0.8406和0.8600)比颈动脉(AUC值分别为0.6540和0.7158)更强。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增长预测的量化结果展示了形态学-力学结合的良好预测效果和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三维薄片仿真模型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探索;结合三维薄片模型量化颈动脉血管在体材料参数并应用于病人个体化仿真模型;结合病人个体化血管材料改善斑块力学易损性评估指标;综合比较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学和力学特征;结合斑块形态学和力学因素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增长和易损性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为获得青海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对流云团的强降水监测预警特征和预警方法,使用葵花-8卫星数据跟踪识别高原典型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对流云团,计算并分析具有提前预警意义的云团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对流云团识别的改进多通道法,经与传统多通道法对比检验,证明所得云团更接近对流主体,该方法适用于高原对流云团识别。(2)对流形成到成熟阶段,特征参数起伏变化,但红外与水汽通道亮温差(DTB13)和云顶亮
纳米催化医学源于纳米医学和纳米催化的结合,在癌症、感染等疾病高发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在应用医学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纳米催化医学以纳米催化剂为基础,致力于选择性催化内源性底物或外源性药物,在原位实现内源性底物或外源性药物的活性增强作用,因而在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等方面展现了惊人的优势。设计和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纳米催化剂对拓展纳米催化医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纳米医学领域
学位
学位
癌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对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实现,随着人们对癌症起因和发展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癌症标志物被发现,使得癌症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癌症的早期诊断在癌症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越早确诊并开始治疗,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越高。针对这一目标,本文探究了癌症标志物mi RNA和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检测方法,利用介孔二氧化硅膜、金纳米簇等材料以及链置换扩增和类催化发夹组装等扩增方法
目前,超过40%的临床药物是难溶于水的亲脂性化合物,水溶性差是新药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工业问题之一。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减小粒径开发纳米药物提高药物溶解度变得越来越重要,纳米药物的形成以及药物的释放、摄取本质上就是微纳界面的构筑和药物在主体相及微纳界面传质的过程。药物纳米化除了能通过微纳界面的构筑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外,还能够通过增强的渗透滞留(Enhanced permeab
近几十年来,相控阵天线系统一直是天线及微波电路领域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及射电天文等领域。伴随着电子元器件技术及工艺的进步,包括模拟阵列、数字阵列及混合阵列在内的多种架构的相控阵系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这些架构在性能、复杂度、灵活性、资源功率消耗和成本方面各有特点。本文研究了混合架构的相控阵天线接收系统及其校准方法,在实现与数字阵列接近的幅度相位控制精度的同时,使得计算资源与功耗开销又接近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方向,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比较关键。数学教学涉及的要点比较多,教学质量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教师要结合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
期刊
研究背景 卒中可引起脑局部及全身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卒中后的病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Th17/Treg平衡的改变对卒中后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环境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体内约2%的基因编码蛋白,而90%以上的基因都存在转录活性但不具备翻译功能,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目前,nc RNA研究比较多的有micro RNA(miRNA)和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胎虚拟、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生育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女性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继而以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生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经济决
基于均匀金属微滴喷射的沉积成形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加热熔化后的金属液施加外部激励扰动,使其在驱动压力作用下由喷嘴口处喷射出单颗且微小的金属熔滴,再精确控制沉积基板三维运动与微滴按需喷射间的协调匹配,按照预设扫描轨迹实现金属熔滴的逐点、逐线、逐层打印,最终成形出目标三维结构。该技术无需特制原材料和专用昂贵设备,在微小复杂件、功能器件、非均质件的快速制备以及电路打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