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笑是人类共有的表情,用以表达幸福、愉悦、礼貌等情感。多数语言中都存在表示“笑”概念的词,如英语的“笑类词”有smirk、sneer、grin、chuckle等;汉语中则有“微笑”、“傻笑”、“讪笑”、“嬉笑”等词。虽然这些词都表达“笑”的概念,但它们所包含的具体语义成分却有所不同。本文基于Talmy的词化理论,探讨了“笑”概念在英汉语中的词化模式。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分析英汉笑类词的语义与形式之间的联系,考察“笑”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词化现象。首先,本文从分类词典中选取了13个英语笑类词和32个汉语笑类词作为研究对象,接着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北京语言大学的BCC汉语语料库中分别提取英汉语笑类词的索引行,每个词100行,并从两个语义维度,即笑的方式和笑所表达的态度,对索引行中的笑类词进行手动语义标注。基于标注结果,本文借助SPSS对笑类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同组笑类词在上述两个语义特征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类的笑类词则具有较高的差异性。接着通过观察各词在索引行中的搭配词语,本文对笑类词进行了更细致的语义分析以分辨同组笑类词间的细微语义差别。最后,本文从称名学的视角探讨了笑概念的命名过程,以此揭示概念在词化过程中体现的概念、语义以及语言形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英语笑类词的研究发现:首先,13个英语笑类词通过聚类分析被分为四类,即(1)有声积极的笑;(2)无声积极的笑;(3)无声消极的笑;(4)有声消极的笑。其次,英语“笑”类词的词化模式表现为“笑+方式(声音和情态)+态度(原因和目的)+X(其他语义成分如施事者和受事者)”。最后,从称名学角度对英语笑类词词化现象的阐释,得出笑概念在英语中的三种词汇命名方式:(1)若被命名的概念被视为是一个已知范畴中熟悉的概念,那么说话人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相关词汇对其命名;(2)若概念被判断为陌生概念,说话人可借用外来词或缩略已有词的形式构成新词来命名。此命名方式基于命名者对概念的整体印象;(3)若不使用外来词和缩略词,说话人会根据陌生概念的显著语义特征创造新的词汇名称。对汉语“笑”类词的研究发现:首先,32个笑类词被分为五类:(1)无声积极的笑;(2)无声且表中立态度的笑;(3)有声消极的笑;(4)有声积极的笑;(5)无声消极的笑。其次,汉语笑类词的词化模式与英语相同,表现为“笑+方式(声音和情态)+态度(原因和目的)+X(其他语义成分如施事者和受事者)”。尽管如此,在具体语义成分的包含上英汉笑类词各有侧重,两者的差异将在对比部分作出讨论。最后,本文提出了第四种命名方式,以此对应汉语“X笑”类词的命名。这一命名过程中,修饰词“X”的取词是基于概念的部分显著特征,而“笑”则是依据命名者对概念整体印象的感知做出的选择。对比英汉语笑类词的词化特点可以发现:首先,英汉语的笑类词在具体的语义成分蕴含上各有侧重。汉语笑类词倾向于融合“声音”、“情态”、“原因”、“目的”和“施事者”这些语义成分,而英语笑类词则少有“目的”和“施事者”的语义成分。其次,就英汉笑类词的形态特征而言,某种程度来说,英语笑类词的词化程度要高于汉语笑类词。英语所用单词素的简单词去表达笑的概念,而汉语多用双词素的复合词去表达类似概念。从理论上讲,本文对英汉笑类词的语义特征以及词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有所贡献。此外,本文以称名学的角度对词化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词化所体现的概念命名过程,以此揭示了认知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从方法上讲,本文实现了语料库语言学和数据可视化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和统计工具的结合应用,本文对它们在语言研究中相互补充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做出了尝试。在实际应用上,本研究对同义词教学和词典编纂也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