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作家阿梅丽·诺冬(Amelie Nothomb)的五部自传体小说作为研究素材,鉴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复杂的成长背景,采取文本细读与背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其五部作品中所呈现的自我变化历程。沿着幼年(《爱情与破坏》《管子的玄思》)到青年(《闻所未闻》《诚惶诚恐》)再到成年(《幸福的怀念》)的时间线展开分析。第一部分根据《管子的玄思》与《爱情与破坏》,考察其幼年时期的生活轨迹。她从强烈的自恋认知,到与他者的多样化互动后开始认识到“他者”的存在,探讨其幼年在东西方文化交织的状况下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的变化。第二部分根据《诚惶诚恐》与《闻所未闻》中所展现的青年时期在日本恋爱工作的经历,理清主人公在强烈的文化冲突中对身份的追寻。主人公用回到日本寻根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身份危机,在追寻过程中遭遇到难以化解的冲突与矛盾。从主人公对日本文化传统、社会规制、婚恋传统的背离来分析其最终逃离日本选择回到巴黎寻找自我价值认同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根据《幸福的怀念》中所记述的44岁的作家再次回到日本的旅居经历,揭示其成年后在东西方国家跨越与迁徙中所形成的文化认同,以及其书写自我的策略与方式。同时探讨追忆过去与回归自我如何作为一种精神整合力量给个体生命以支撑。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下的自我成长层面入手、结合相关跨文化理论来探究诺冬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跨越下的自我认知与自我重构,线性的考察并研究其五部自传体小说中所呈现的流散个体成长路径,理清在文化冲突中个体心理与意识变化。在世界化与全球化的现代背景下,阿梅丽·诺冬作为一个“无国界”作家,其个体真实生存经历与其自传性作品之间有着对应的交融关系,在多重文化滋养与冲击下作者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也异常独特。本文通过对阿梅丽·诺冬自传体小说与其经历的分析来解读其在不同国家、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下的成长历程,并且挖掘其生命重要阶段的心理特征。力图在扩展国内学界对诺冬作品认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其文本的解读。从自我的文化适应问题衍生到社会群体的流散心理问题,为当下全球化时代中更加多变的流散人群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