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一每搏量变异度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液体治疗的诊断准确性及其阈值目的:评价每搏量变异度(SVV)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中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脾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8例。在患者开腹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ml/kg,输注速度0.4ml·kg-1·min-1,每搏量指数(SVI)增加≥15%认为扩容有效,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SVV能否准确预测肝硬化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果:38例患者中反应组21例,非反应组17例。与容量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MAP、CVP、SVI升高而SVV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V预测血容量变化的AUC 0.905(P<0.05)。SW诊断阈值为8. 5% (灵敏度 85. 7%,特异度 82.4%)。结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SVV预测血容量变化准确性良好。研究二不同水平SVV指导下的液体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SVV水平指导下液体管理对术中组织氧合、代谢指标及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9例,拟在全麻下行脾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随机分为三组,以FlowTrac-Vigileo系统获取SW数值,分别研究以高水平(9%≤SVV≤13%)、中水平(5%≤SW<9%)、低水平(1%≤SW<5%)为目标容量水平,观察在围术期各个时间点监测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SW水平指导液体管理对术中组织氧合、代谢指标及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术中晶体量、胶体量、总入量有显著差别(P<0.05);拆线时间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组间比较高水平组与中水平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中水平组低于其他两组;中水平组术后感染率较其他两组低(P< 0. 05)。结论:中水平(5%≤SVV<9%)液体治疗组,术中能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组织器官灌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适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中液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