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Thom.)Samson Str.NH-PL-03)生物学特性与次生代谢物质生物效应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测定了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液体培养过程OD (620nm)值、pH值、菌丝干重、产孢量以及基质消耗(碳、氮)等培养参数;对培养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该菌株的培养阶段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干重、产孢量、OD (620nm)值分别为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生理特性主成分;基质消耗(C、N)与产物生成有显著相关;当λ=2.582时,可将淡紫拟青霉菌株NH-PL-03培养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期,培养时间为1~2d,菌的培养参数变化不大;第二阶段为生长期,培养时间为3~5d,菌体开始生长,OD (620nm)值上升,pH值下降,菌丝和产孢量增加;第三阶段为对数期,培养时间为6~7d,OD (620nm)值、pH值上升,菌丝和产孢量急剧增加;8d后进入稳定期(第四阶段),OD (620nm)值、pH值趋于稳定,菌丝干重和产孢量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 对淡紫拟青霉培养过程POD同工酶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在淡紫拟青霉的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共出现了4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Rf)分别为0.098、0.137、0.294和0.373。总体上,培养过程POD同工酶酶带的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3~5d时有3条POD同工酶酶带,培养至6d,只有2条酶带,7~10d都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 对培养过程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第1~6d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比较平缓,酶活的变化为7.0 u/mL~9.438 u/mL,从培养的第7d开始β-葡萄糖苷酶活性骤然升高,达到43.875 u/mL,培养8 d时,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高值55.0 u/mL,随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动态平衡状态(9~11d),12d时开始早现逐渐下降的稳定变化,从44.438 u/mL降至18.875u/mL。 对培养过程的可溶性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1~12d的培养过程中,蛋白质条带呈现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的趋势。并且各个阶段存在着共同的蛋白质电泳条带,这反映了淡紫拟青霉液体培养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情况。 研究淡紫拟青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过程的OD值,pH值,菌丝生长与孢子生成有明显影响。孟加拉红、PDA和察氏培养基菌丝量增长最为显著,培养8d,菌丝量分别达到0.80/50mL、0.73/50mL和0.70/50mL;PDB、PCA培养基菌丝量增加较为缓慢,培养8d,菌丝干重仅为0.22/50mL和0.18g/50mL。在察氏和燕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培养8d,产孢量分别达到36.90×106/mL和35.51×106/mL;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
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从国外名牌大学的学院设置、内部管理经验,得到了对我国学院建制与管理分权的一些启示.更进一步地,针对学
【本刊讯】(记者陈葳)11月23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石化产业园正式启动,并开始建设首批装置。这是我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后落地的首个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近年来,我国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潜藏的深层次问题。切实提升企业对于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加强内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