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来进行再融资。由于定向增发具有快捷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特点,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把定向增发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募集资金,充实企业的流动资金,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可以用来购买资产,整合资源,为上市公司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公司的战略意图。但是定向增发“盛宴”的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诟病。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定向增发早已“变味”,沦为向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在多次定向增发中,大股东都会进行利益输送吗?定向增发中大股东会采用哪些方式攫取利益呢?定向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真的是像上市公司标榜的那样,是为了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增加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意图吗?还是在大股东的控制下,打着购买资产的旗子,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定向增发与利益输送的相关文献,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定向增发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背景,以盛屯矿业四次定向增发作为案例,通过国泰安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有关数据,分析和研究了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市场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态度,利用财务分析验证了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的绩效状况,得出了大股东可以通过多次定向增发,在不同定向增发中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利益输送的结论。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对公司的治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完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定价;加强认购对象的监管,强化穿透式监管;加强对注入资产质量的监控,指定专业机构对注入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建立健全相关的公司法律制度,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文章通过案例研究也带来一定的启示: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重点关注定向增发的价格和认购对象以及注入资产的盈利状况;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要加强对定向增发的审批和监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加强公司的治理以及完善相关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