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觉》中的选择与调适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x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中国学者蔡尔康合作翻译的《百年一觉》采用了调适的翻译策略。然而,目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侧重于译本所呈现出来的删减、增添、转换等翻译现象的罗列。鉴于此,在前人对其社会背景和译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内容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和蔡尔康采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百》中的翻译动机与调适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调适是根据动机进行的一种妥协、调和与和解,既是对原文的充分再现,又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具体来说,《百》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遵循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翻译动机,而调适策略主要表现在内容和文化两个层面。首先,《百》文本选择和调适的动机包括学术传教、变革需求、译者观点三个方面。其次,为了迎合晚清读者的阅读传统,呼吁他们的变法热情,译者重构了原文中的人物形象,让晚清读者体验了原文作者和译者共同构造的情境。最后,译者通过植入基督教教义、删除西方文学意象、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和叙述模式、采用中国传统小说语言风格等方式融合了中西文化。因此,调适作为《百》的翻译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谜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历来已久,一般都是从修辞、民俗等角度展开。作为谜语的一个分支,关于英语谜语的研究也是各有不同,就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来说,主要集中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这些婚俗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社会环境、经济制度、风俗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征,折射出该民族的风俗风貌。全文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