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8月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虽然到目前为止危机已经逐渐远去,但是此次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依旧让人们不寒而栗。随后欧洲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更是突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旦信用市场出现了混乱,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快速反应,该变化对经济的下滑具有早期警示作用。信用价差是指投资者在承担信用风险时要求提供的高于无风险收益的额外补偿,该指标对判断信用产品的相对价值以及衡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剔除了无风险收益的影响,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定价,本身也包含了许多经济信息,因此信用价差能否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未来发展走势的先行指标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的热点并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其中大量的国外实证研究发现债券的信用价差变化对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且该指标优于通常使用的一般性预测指标。而国内研究多集中与对信用价差决定因素的研究,对于信用价差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的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信用债券市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融资渠道,债券市场规模也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为我国信用价差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以及丰富的数据。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变化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研究目的和范围,指出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是对与信用价差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三部分是关于企业债信用价差的一般分析,包括企业债信用价差计算的理论基础和我国企业债信用价差的现实分析两个方面。第四部分是介绍文中构建的信用价差总体指标以及对该指标的基本统计分析。第五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银行间企业债信用价差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预测能力,同时与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进行了比较。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企业债的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走势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将信用价差作为衡量经济未来走势的先行指标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