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外科诊断相关问题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rchen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的对比分析目的探讨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的病理特点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份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SPN患者576例。根据CT上是否存在磨玻璃样病变将SPN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影像资料包括:肺窗上结节的直径、位置。分析比较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在病理、临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576例SPN患者中良性69例(12.0%),恶性507例(88.0%)。其中实性结节319例(55.4%),病理良性60例(18.8%),恶性259例(81.2%);亚实性结节257例(44.6%),病理良性9例(3.5%),恶性248例(96.5%)。实性结节中病理良性的比例明显高于亚实性结节(p<0.001)。病理恶性的亚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都是腺癌。在腺癌的各个亚型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亚实性结节中女性(p<0.001)、非吸烟者(p<0.001)、病灶位于上叶(p=0.017)的比例明显高于实性结节。结论对实性结节性质的判断是临床上的难点。腺癌是病理恶性的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两者在腺癌亚型的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亚实性结节中非吸烟者、女性、病灶位于上叶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实性结节。第二部分实性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列线图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对CT表现为实性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影像、实验室及同位素18F-FDG检查的资料分析,建立判断实性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实性SPN患者共203例(A组)。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影像学资料包括:肺窗上SPN的直径、位置、形状是否规则、边界,分叶、毛刺、血管集束、瘤周血管、密度是否均匀、钙化、胸膜凹陷;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肿瘤指标。同位素18F-FDG包括:18F-FDG PET-CT或者18F-FDG SPECT。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实性SPN病理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另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的实性SPN患者110例(B组)以验证本模型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A组203例实性SPN患者中病理良性44例(21.7%),恶性159例(78.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CT上SPN的边界、毛刺、钙化及同位素18F-FDG摄取增高是判断实性SPN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绘制了便于临床应用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B组数据验证该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实性SPN患者良恶性判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90±0.038,选取截点T=0.708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模型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 84.5%。结论患者的年龄、CT上实性SPN的边界、毛刺、钙化及18F-FDG摄取增高是判断实性结节病理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研究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力,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第三部分亚实性结节浸润性腺癌和非浸润性腺癌影像学特点的研究目的探讨CT表现为亚实性结节的肺浸润性腺癌和非浸润性腺癌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亚实性SPN患者162例。根据病理结果将亚实性结节分为良性组、浸润性腺癌组和非浸润性腺癌组。其中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AAH,AIS和MIA。对比非浸润性腺癌组和浸润性腺癌组在病灶的直径、实性成分的直径、实性成分直径的比例(consolidation/tumor,C/T)实性成分面积所占的比例(consolidation area/tumor area,C/T area)、位置、形状、分叶、毛刺、血管征、空泡征、微结节征以及胸膜凹陷征这些影像学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两者之间鉴别诊断的独立相关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计算临界值。结果162例亚实性SPN患者中,病理良性7例(4.3%),非浸润性腺癌组48例(29.6%),浸润性腺癌组107例(6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直径及实性成分的直径在浸润性腺癌和非浸润性腺癌中有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浸润性腺癌和非浸润性腺癌病灶大小鉴别的最佳临界值为16mm,曲线下面积为0.786±0.037。实性成分的直径鉴别的临界值为3.5mm,曲线下面积为0.847±0.031。结论亚实性结节中病灶的直径及实性成分的直径在浸润性腺癌和非浸润性腺癌中有统计学差异。亚实性结节的直径16mm及实性成分的直径3.5mm可能是影像学上判断是否为浸润性腺癌的临界点。第四部分临床Ia期肺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Ia期(cT1NOMO)患者的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探讨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份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并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248例患者临床Ia期肺癌患者。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影像资料包括CT上病灶位置,直径、实性成分的直径,水平面上病灶的最大面积、实性成分的最大面积、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计算实性成分的最大面积占病灶最大面积的比值并记录在结果中;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五项血肿瘤指标CA125,CEA,Cyfra21-1,NSE,SCC。对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特点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临床Ia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48例临床Ia期肺癌患者中pN0患者195例(78.6%),pN1患者18例(7.3%),pN2患者35例(14.%)。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块的位置、实性成分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叶征、毛刺征及血CEA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腺癌患者各个亚型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不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性成分面积所占的比例和血CEA是判断临床Ia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Ia期肺癌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与CT上病灶有无分叶征、毛刺征、实性成分的比例和术前血CEA值相关。其中实性成分面积的比例>50%和术前血CEA>5ng/ml是临床I a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频发室性早搏可导致左室功能不全、即室早诱导的心肌病,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改善这一情况。但对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其心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同时,指南对导管射频消融在无症状或未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尚未作推荐。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其心功能的影响及在无症状与未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2014年在上海
第一部分HIF-2α和沙利度胺对斑马鱼肠下血管发生发育的影响目的:明确HIF-2α和沙利度胺对斑马鱼肠下血管发生发育的影响。方法:使用HIF-2α过表达质粒对VEGF标记的Tg(fli1a:EGFP)y1转基因斑马鱼进行显微注射,观察斑马鱼肠下静脉表型,对肠下静脉出芽情况进行计数;对HIF-2α过表达斑马鱼胚胎给予不同浓度的沙利度胺干预(200uM、400uM、800uM),观察斑马鱼肠下静脉出芽
第一部分Sidt2基因全身敲除小鼠胰岛素分泌障碍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Sidt2蛋白在小鼠胰腺胰岛的表达与定位,进一步探讨Sidt2基因缺陷小鼠胰岛素分泌障碍的可能机制。对象和方法:通过qR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idt2蛋白在野生小鼠、Sidt2基因敲除(Sidt2-/-)小鼠胰岛及INS-1细胞株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检测野生及Sidt2-/-胰岛β细胞在高剂量葡萄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载脂蛋白B10
第一部分3D自由呼吸T2-mapping在心梗后心肌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与血清肌酸激酶间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心肌水肿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非常重要,而定量T2 mapping技术则可应用于检测心肌梗死后水肿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定量T2-mapping如何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并对T2值、心肌水肿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之间建立相关性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心肌梗死PCI治疗术后患者共3
目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表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的总和,它对(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预测能力较LDL-C更强。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失血性休克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胆汁外引流对肝脏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胆汁外引流对失血性休克时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与HO-1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病理评分等多种技术方法从功能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综合研究多器官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首先,通过股静
服装设计是职业院校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门专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西方思想与固化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会受到禁锢,并呈同质化发展,对于未来就业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难以有效保持竞争性。很多院校服装设计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设计素材的同时,使其具备较大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组织工程技术使软骨缺损完全修复成为可能,而体外构建是组织工程软骨产业化及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但体外再生软骨力学强度不足及形态精确控制是影响其临床应用转化的两个重要瓶颈。组织工程软骨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细胞外基质(ECM)的排列和结构,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胶原,因此胶原的交联和排列至关重要,而胶原交联水平主要与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的活性有关。力学刺激影响再生软骨的力
目的:探讨SF3B1基因突变与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S)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体外培养,对RARS患者红系造血的凋亡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且结合基因芯片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MDS的微小RNA调控通路。方法和结果:(1)52例MDS-RS患者中33例检测到SF3B1基因突变,突变发生率为63%,突变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属于预后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突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