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甚至跌破7%。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引领全局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分权。正如贾康所言,1994年之前的财政体制改革称为“行政性分权”,而1994年后的财政体制改革称为“经济性分权”。因此,解决好分权问题对财税体制改革格外重要。同时,伴随政府职能由“建设性财政”向“民生性财政”转变,如何运用合适的财政手段去优化配置满足居民偏好和效用的公共产品,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严峻的经济下行态势,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杠杆更加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导致我国居民被迫储蓄待变,严重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综上所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改善民生和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财政分权问题的文献很多,但是从财政分权体制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角度研究的文献较少,且研究范围较窄。本文从财政分权体制对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传导机理入手,通过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分析其影响。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思路以及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第三章以财政分权体制和非经济性公共产品的理论基础、二者之间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财政分权体制对非经济性公共产品的传导机制等三个方面为基础,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第四章结合现实数据对财政分权体制和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果;第六章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做出结论,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