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词咏太湖诗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三万八千顷,周回五百里,勾连吴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中唐以后,环太湖流域发展快速,社会安定,风流遍地,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咏太湖诗的全面梳理与分析,揭示太湖与文人的关联,文人由偶然发现太湖到主动亲近太湖,发掘其内在美,使得太湖由一个自然的淡水湖泊带有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并阐释其中蕴含的唐代咏太湖诗人的思想情感,处于太湖环境中的心态,其折射出的时代特色以及太湖流域的地域文学特征。论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对近年来有关太湖的文学研究进行综述,概述咏太湖诗歌的发展进程及其原因。咏太湖诗在先唐数量很少,僻处江南的太湖鲜少人知,但是到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咏太湖诗逐渐兴起。这一方面源于太湖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唐以后太湖流域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文学的兴盛。   第一章论述唐代咏太湖诗人。唐代咏太湖诗人,就数量而言,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期呈上升趋势,这跟整个唐代社会南方太湖流域的发展紧密相连。太湖进入文人视野带有偶然性,到中唐后文人墨客对太湖的关注越来越多,有意去追寻太湖,太湖的人文属性得到逐渐的提升。通过对唐代不同阶段的有代表性的咏太湖诗人及其诗歌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江南太湖流域在唐代的逐步崛起,太湖与文人的关联以及处于江南太湖流域环境中的士人心态、审美情趣,并且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地域文学特征在逐渐的加强。   第二章着重阐述唐代咏太湖诗歌的思想特色。从登临山水、怀古咏怀,诗酒文会、酬唱赠答以及太湖咏物诗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咏太湖诗人的隐逸与宗教之思,人文风流与淡雅之情以及对人生适意与世俗享乐的追求。   第三章分析唐代咏太湖诗歌的地域文学意蕴。唐代咏太湖诗人得江山之助,写下了一篇篇动人诗章,他们诗歌中关于太湖的意象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特色,具有独特性,也展现出唐代太湖流域的地域文学特征,即高蹈隐逸、文治风流、世俗化的享乐与适意,这与唐时诗人咏其它著名湖泊如洞庭、鄱阳湖、西湖是有很大不同的。
其他文献
水彩画在中国文化进程中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水彩画的发展可谓历尽曲折,直到近几十年形势才有所好转。通过一系列的画展和评奖,壮大了水彩画专业队伍,扩大了水彩画的影响。2014年7月至8月间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中国水彩名家西安高级研修班。在秋意渐浓的古城西安,89名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水彩画家在此交流,触摸古都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古都的灵魂,共同探讨中国水彩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等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隐蔽观察等方法,探究国家推广普通话运动的成绩和不足,分析福州市区在推广普通话环境下福州话的使用现状和生存危机,探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而其中的精怪类小说更是后世精怪神魔类小说的素材。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精怪、神魔类作品很多都可以在唐传奇精怪类小说中找到故事或人
【摘 要】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色彩有着辉煌的历史。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工笔画色彩语言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教学  一、工笔画的色彩历史及发展  中国工笔画的色彩历史辉煌,现存的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就是它的代表。宋元以后,文人水墨画兴起,文人画家提倡“水墨为上”,工笔色彩开始没落。新时期以来,很多画家开始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色彩,沿着敦煌壁画方向探索,结合西方印象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