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隶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dae,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螨类,主要捕食二斑叶螨(Tetranyus urticae)、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等农业害螨。该螨具有繁殖速度快、发育历期短、捕食量高等优点,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但至今未实现低成本扩繁。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是卵生动物卵黄蛋白的前体,在卵黄发生和胚胎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作为衡量生物繁殖能力的标志物。了解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的分子信息可以迅速地评估人工饲料的适宜性。目前未见关于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的分子信息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饲喂不同食物后对尼氏真绥螨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克隆获得尼氏真绥螨的两个卵黄原蛋白基因,并探讨了两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食物饲喂后mRNA的表达模式。主要结果如下:一、不同食物饲喂后对尼氏真绥螨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尼氏真绥螨在交配之后即可产卵,其产卵量开始急剧增加,在第4天达到峰值,随后产卵量逐渐下降。本研究发现,不同食物饲喂会显著地影响尼氏真绥螨的产卵量。饲喂柑橘全爪螨后,尼氏真绥螨的总产卵量最高,达到22.47粒,是饲喂油茶花粉组的总产卵量的1.45倍,而与其他两个饲喂组中尼氏真绥螨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不同食物饲喂后,尼氏真绥螨的卵的孵化率均在90%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本研究得到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基因EnVg1和EnVg2的完整cDNA序列,基因序列已上传至NCBI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分别是MN555331和MK135169。EnVg1全长5734bp,开放阅读框(ORF)为5634bp,编码187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199.02KDa,理论等电点(pI)为9.28;EnVg2全长562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5538 bp,编码184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211.57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13。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En Vg1和EnVg2的氨基酸序列均含有GLCG特征基序,RTAR和RIRR蛋白酶切割位点以及LPD-N结构域,DUF1943结构域和VWD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蛛形纲物种的Vg明显分为两大支,一大支为Vg1,另一大支为Vg2;EnVg1与巴氏钝绥螨Vg1的亲缘关系最近,EnVg2与胡瓜钝绥螨Vg2的亲缘关系最近。三、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EnVg1和En Vg2的表达规律相似,在卵、幼螨、前若螨和雄成螨时期未表达,在后若螨期开始低表达,在雌成螨产卵前期开始大量表达,并在产卵期达到最大值,其中EnVg1的表达量为6.11,EnVg2的表达量为7.72。雌成螨产卵期EnVg1的表达量分别是后若螨期和雌成螨产卵前期表达量的3.79和20.34倍;EnVg2的表达量分别是后若螨期和雌成螨产卵前期表达量的3.93和21.46倍。上述结果表明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基因表达可能与卵黄发生密切相关。四、不同食物饲喂后尼氏真绥螨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分别采用不同食物(茶花花粉、柑橘全爪螨、朱砂叶螨、油茶花粉)单独饲喂尼氏真绥螨,检测卵黄原蛋白基因在雌成螨产卵前期、产卵后第二天、产卵后第四天、产卵后第六天、产卵后第八天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柑橘全爪螨饲喂组中,尼氏真绥螨EnVg1和EnVg2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饲喂组。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EnVg1和EnVg2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并在产卵后第四天达到最高值,其中EnVg1的表达量为1.14,EnVg2的表达量为1.42。EnVg1和EnVg2表达量与尼氏真绥螨产卵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EnVg1和EnVg2的表达和尼氏真绥螨产卵呈正相关,这说明卵黄原蛋白可能对尼氏真绥螨的产卵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克隆获得尼氏真绥螨的EnVg1和EnVg2基因序列全长,并对基因的mRNA表达模式进行探讨,这为后续进行卵黄原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探讨尼氏真绥螨的生殖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