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哮喘大鼠的“肺俞”、“大椎”、“风门”穴,观察针刺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针刺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采用卵蛋白致敏的方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选取“肺俞”、“大椎”、“风门”穴进行针刺治疗,与腹腔注射氨茶碱注射液进行对照。治疗结束后,取肺组织做组织切片,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气道壁和气道平滑肌厚度,评价气道重构程度。并用免疫组化学的方法,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小气道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肺组织中TGF-β1表达情况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经治疗,药物、针刺两组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之间比较,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表达差异显著(P<0.05)。 结论:1.卵蛋白反复激发引起的大鼠哮喘模型存在着气道结构的改变和肺组织中TGF-β1水平的升高。2.针刺哮喘大鼠的“肺俞”、“大椎”、“风门”穴能下调支气管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进而干预气道结构的改变,这可能是针刺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3.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能够对气道壁病理结构改变产生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