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轨道卫星编队及其最优控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编队是指若干颗小卫星在围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构形围绕主星运动,共同完成空间任务。相对于传统大卫星,小卫星编队的研发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机动灵活,具有可重构性和冗余性,能够代替传统大卫星完成空间任务,因此近些年来小卫星编队飞行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卫星相对运动的方法主要有轨道根数法和直角坐标法,前者主要用于轨道设计和研究摄动对轨道的影响,后者主要用于控制律的设计。直角坐标法中最常用的是HCW方程,该方程是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且具有解析解,便于控制律的设计。其成立条件包括主从星间距为小量,参考轨道为圆轨道和不考虑摄动的影响。本文基于HCW方程的简化条件进行改进,首先介绍编队卫星的基本方法。接着考虑线性化对编队构形造成的初始化误差并修正了长期漂移,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由线性化造成的长期漂移在短时间内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研究椭圆参考轨道下的最优控制问题,对比分析了真近角点域下和时间域下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在不需要解析解时,优先考虑在时间域下设计燃料最优控制律。最后考虑各种摄动对近地轨道卫星编队构形的影响,其中地球扁率摄动会使编队构形产生相对摄动,而大气阻力摄动会使单颗卫星轨道下降,但是不会使编队构形产生相对摄动,在此基础上给出摄动影响下圆轨道的燃料最优控制律,设计了只在两个方向安装推力装置实现对编队卫星的控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控制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的可靠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国配电网覆盖范围广,线路长,分支众多,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故障的概率极高,其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约占到配电网总故障率的70%。目前,配电网绝大数地区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投入使用的故障指示器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单相接地故障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正确动作率不到50%,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困难的
学位
2009年,Liu Yao等研究者率先提出了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概念,他们从攻击者的角度提出了针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假数据注入攻击方法。该方法认为,通过有组织、有预谋的篡改若干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