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在“黄金十年”中所埋下的不健全因素不断暴露出来,而这些不健全因素直接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和“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大决策的部署实施,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一直困扰煤炭企业的人员冗余、机构繁多、用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通过此次“去产能”进行一次彻底的“瘦身”。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富余人员分流,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建立企业长期稳定的薪酬、招聘、培训等多方面的进行改革,积极促进煤炭企业在“新常态”经济下健康的发展。本文以SY煤矿在国家“去产能”背景下富余人员分流为对象,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分析研究,总结出该企业当前富余人员产生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煤炭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企业自身去产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的短板、企业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的改进等。同时,总结分析出该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富余情况。然后分析该企业当前在分流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人力资源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和激励机制等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SY煤矿提出一份“因地制宜”的分流方案。坚持分流不下岗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出此次分流工作从强制性分流和鼓励性分流两方面进行入手。同时以建立分流管理中心、人力资源“5P”模型等保障性措施为基础,积极推进分流工作深入落实。通过此次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第一、企业富余职工的分流,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企业的转型、重组、引入优良战略机制,妥善安置职工,在构建稳定矿区的同时,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发展动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再发展。第二、富余职工的分流工作必须秉承“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企业改革改制的精神,切实维护企业每一位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三、分流的目的不是让职工下岗、失业,而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和结构性的优化。企业必须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体系、各类考核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企业的健康“瘦身”,最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积极推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沟通模式和沟通力度,提供企业和政府的双向保障。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流体系,实现企业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