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目的探讨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12例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80岁,中位数年龄46.3岁。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占82.5%,腺癌和腺鳞癌分别占10.4%、3.4%,罕见类型占3.6%。采用免疫组化法对部分病理标本检测宫颈肿瘤相关蛋白,发现P63、CK7、CK56与病理类型相关,CK7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53与瘤栓、宫内膜受侵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收治仍以早期为主,可能与近年宫颈癌的有效筛查相关。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宫颈肿瘤相关蛋白在病理因素不同水平的差异有助于诊断和评估预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不同水平的生存时间差异经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68例宫颈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1年、2年、3年、4年、5年分别为80%、73%、69%、64%、6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颈管受累和宫旁浸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绝经、FIGO分期、颈管受累、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对于ⅠB-ⅡA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优于术前组。结论绝经、FIGO分期、颈管受累、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决定因素。对于ⅠB-ⅡA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较术前组能提升生存时间。罕见类型宫颈癌临床及预后分析目的探讨10种罕见类型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透明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宫颈湿疣性癌、宫颈癌肉瘤、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非典型类癌这10种罕见类型的宫颈癌患者各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结果10例罕见类型宫颈癌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宫颈赘生物或糜烂样改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某些类型宫颈癌需结合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必要时辅以术前后放、化疗;随访截止于2013年3月,7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这10类罕见宫颈癌临床特点与常见类型宫颈癌无异,但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类型宫颈癌临床预后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