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能材料分子N8H8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量子化学计算程序Gaussian 98,对含能材料分子N8H8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N8H8链状异构体的结构及互变异构的理论研究; 2. N8H8环状异构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3. N8H8链状与环状之间异构化的理论研究; 4. Nn(CH)8-nH8(n=0~7)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上找到了含能材料分子N8H8和Nn(CH)8-nH8 (n=0~7)可能异构体,并研究了N8H8链状与环状之间异构化的情况。用振动分析对其结果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零点能校正。通过对能量的计算,比较了它们的相对稳定性,采用AIM2000程序包计算了相应的键鞍点电荷密度,同时对部分成键情况进行了NBO(Nature Bond Orbital)分析,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能量信息,采用了G3MP2方法计算能量和各异构体在298K时的生成热ΔfHθ(298K),最后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估算了N8H8和Nn(CH)8-nH8 (n=0~7)的摩尔体积及密度。目前氮氢化合物的实验研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研究效少,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环状构型的分析。本文主要是对N8H8和Nn(CH)8-nH8(n=0~7)各链状与环状异构体的几何构型、稳定性、生成热、密度,以及部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异构过程的讨论。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30种N8H8链状异构体,74种N8H8环状异构体, 34种Nn(CH)8-nH8(n=0~7)链状异构体及32种Nn(CH)8-nH8(n=0~7)环状异构体。研究结果表明:AIM计算的氮氮键、氮碳键的键鞍点电荷密度分析发现,同一分子内电荷密度与键长成反比关系,即键鞍点的电荷密度越小,相互作用越弱,则键长越长;N8H8链状异构体中具有明显N=N双键特征的构型有利于化合物稳定性的提高,而且从N8H8链状异构体间可能存在的互变异构发现,其反应能垒均较高,异构化较难发生,有各自存在的可能;比较74种N8H8环状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为:六元环>七元环>八元环,五元环>三元环>四元环,其中六元环是这些N8H8环状异构体中最稳定的环,最不稳定的是四元环。并且环状结构的异构体能量通常都比链状异构体高,生成热及密度也大,说明环状异构体更具有含能材料的潜力;大部分环状异构体开环后,其过渡态分别有两个或者三个开环位置,也即是说开环后生成的构型并非所设想的每个N原子上都连接一个H原子的直链八氮烷构型,而是生成两个或者三个不同的物质,这与我们在链状异构体中并未找到此稳定构型是一致的。而且六元环与链状的转化活化能较高,则它们之间的异构化难度较大;四元环与链状的转化活化能较低,则它们之间的异构化较容易;为了研究分子中的含氮量对N8H8分子性质的影响,用等电子体CH基团逐个取代N8H8分子骨架中N原子。我们发现,随着等电子体CH基团取代N8H8中氮原子的个数的增加,即Nn(CH)8-nH8 (n=0~7)系列分子中氮原子个数逐渐减少,分子的总能量将逐渐升高,稳定性减弱,生成热也逐渐减小。而且Nn(CH)8-nH8 (n=0~7)含氮量相同的异构体中,环状结构的异构体能量通常都比链状异构体高,生成热及密度也大。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西宁大气PM2.5进行样品采集,分析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西宁冬季PM2.5浓度与风速显著负相关(-0.431),其中TCA日均浓度占44.4%,水溶性离子
本文采用静态法研究了,U(Ⅵ)、Th(Ⅳ)和Eu(Ⅲ)在γ-Al2O3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固液比(m/v)、接触时间、pH值、离子强度、磷酸根P(Ⅴ)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U(Ⅵ)和磷酸根的吸
CH4-CO2重整不仅可以制备低H2/CO比的合成气,为F-T合成等工业过程提供更合乎需要的原料,而且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本
利用分子组装原理精心设计和调控高级有序结构分子聚集体,尤其是配位聚合物或超分子聚合物是当今化学、材料、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主流和热点课题。由于配合物分子
[目的]探讨基于慕课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护生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校2013级护理本科班的201名护生为对照组,2014级护理本科班的144
21世纪化学家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通过活化不活泼的碳-氢键温和、选择性好、高效的形成碳-碳键。含氮化合物因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它们的合成方法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广
CO2驱油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矿场成功应用已有60多年。理论上微观驱油效率接近100%,但相对原油,CO2的低黏度低密度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的黏性指进和重力分离两大典
由于超硬材料在机械工业方面的广泛应用,如切割、抛光、涂层和磨料磨具等,使其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地位。试图实验合成和理论预测新型超难压缩材料是当今材
N2O不仅具有强大的温室效应,同时还会严重破坏臭氧层,是大气中不可忽视的污染物。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N2O的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脱除工业废气中的N2O已
近年来,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纳米TiO2因其具有氧化还原性强、化学稳定性好、无毒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光催化剂之一。研究表明,同时具有锐钛矿晶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