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棱锥相位随机调制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及应用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衍射光场包含无衍射光束和无衍射散斑,其特点是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具有独特的无衍射性质。无衍射贝塞尔光束作为无衍射光束家族种的一员,最早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探索,其在成像方面、探测方面等领域体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无衍射贝塞尔光束为基础研究发展而来的无衍射散斑,不仅具有无衍射特性,还有散斑的随机特性,体现出了比普通散斑更好的特性。由于无衍射散斑独特的性质,在幻影成像、信息加密、无损检测等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前景和价值。本文对无衍射散斑产生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对文献中已有的无衍射散斑产生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根据其原理和实现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二类方法,是通过数值计算对轴棱锥相位分布施加随机调制生成合成相位膜片,将合成相位膜片直接显示在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上,再用准直激光束照射经光学空间滤波产生无衍射散斑,不需要实际器件和装置产生实际的环形光束,具有无衍射散斑参数调控灵活、光能利用率高及实现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第二类方法。第二类方法中,目前有两种施加随机相位调制的方式,一种是在数值计算中对环形光束实施随机相位调制,再经傅里叶变换生成能够产生无衍射散斑的合成相位膜片,另一种是对轴棱锥相位分布直接在方位角方向实施随机相位调制生成能够产生无衍射散斑的合成相位膜片。二、在介绍第一种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模拟,研究了其所产生的无衍射散斑场的无衍射特性和散斑特性,重点研究了随机调制单元数目对散斑完备性的影响,并就原理和实现过程、无衍射特性及散斑完备性等方面与第二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原理和实现过程方面,从物理原理上来说,两种方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种方法是频域调制,第二种是空域调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生成合成相位膜片的实现过程。(2)在产生的无衍射散斑的无衍射特性方面,最大无衍射距离和平均散斑颗粒大小是由所依据的轴棱锥相位梯度参数、空间光调制器参数及照射光波的波长决定的,在器件参数和波长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方法产生的散斑场在无衍射特性方面相同的。(3)在散斑完备性方面,第一种方法中影响完备性的主要因素是随机相位调制单元数目,随机相位调制单元数目越多,散斑场的完备性越好;第二种方法中影响完备性的主要因素是方位角细分数目,方位角细分数目越多,散斑场的完备性越好;频谱面上的随机相位调制单元数目和空域面上的方位角细分数目具有某种对应等价关系。三、在实验方面,(1)采用液晶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对第一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模拟中的分析和结论。(2)对采用DMD实现纯相位调制产生无衍射散斑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四、在无衍射散斑应用方面,提出将无衍射散斑应用于数字全息幻影成像,并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就高斯散斑与无衍射散斑数字全息幻影成像进行了比较,初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无衍射特性,无衍射散斑数字全息幻影成像提高了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和景深。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无衍射散斑的产生、评价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由于档案资料的特殊性,因而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只有做好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其他工作,因而,在工作实践中,要高度重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影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P27在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0例CA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
本文利用2013年在武汉市进行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一个非均质整体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在留城意愿上的分化,并对其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
刚性挡土墙在向背离填土方向平移过程中,墙后土体有沿着墙背下滑的趋势,墙土接触面产生竖向剪应力。对土体进行应力状态分析,可知应存在水平方向的剪应力,而剪应力对主动土压
推荐了一种车载组合全景相机影像路面角点特征的匹配方法。路面到摄站的距离近,基高比大,是良好的区域网平差模型连接点,但是路面纹理匮乏,影像中存在移动物体和较为严重的尺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3)与个性化健康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突变的情况,探讨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及相关性肝病的分子遗传学发
一个国家劳动力的状况,即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社会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优化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