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以中医学关于外感咳嗽的理论为指导,论述了中医疏风宣肺法在治疗感冒后咳嗽(外感咳嗽)中可能具有的优势。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如下:感冒后咳嗽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目的在于探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方法,同时感冒后咳嗽也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所以另一个目的为寻找一种检测的有效手段。方法:即本论文的实际操作过程,主要内容如下:病例收集主要在门诊,拟收集病例45例,将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疏风宣肺法及西医对症止咳法治疗感冒后咳嗽。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肺功能、气道阻力、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治疗第一天随访一次,了解症状、询问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治疗第十天检查相关症状、询问病情、用药情况、气道阻力检测、呼出气NO检测,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后,中药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中药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药在治疗感冒后咳嗽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咳嗽)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药在治疗咳嗽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咳痰)临床疗效方面,两者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经相关统计学分析,P<0.05,可以认为中药组在治疗咳痰总体疗效方面仍优于对照组。两组Zrs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经检验得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检验得P>0.05,治疗后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R5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经检验得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前后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20中药组治疗前后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治疗前后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O呼气测定方面,治疗前后所得P值分别为中药组P<0.05,对照组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组在治疗咳嗽、咳痰方面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方面,治疗前后中药组在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外周气道阻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呼吸总阻抗有改善两组外周气道弹性阻力方面改善均不明显;呼出气NO方面,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