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是由于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于骨关节所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及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的改变,使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提高,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由于长期的尿酸钠晶体沉积于骨关节软组织,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出现异物结节进而导致痛风石的形成,并造成骨质破坏、关节畸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大多有以下特征:○1多伴有一定的发病诱因如:长期大量进食高蛋白、高嘌呤类食物,手术感染,过劳,受寒等。○2关节疼痛感多为刀割样或撕裂样,并伴有红、肿、热、痛以及活动障碍等,使患者难以忍受。○3有一定的自限性,症状多在数日内可自行缓解,并伴有受累关节部位皮肤的瘙痒及脱屑。○4多伴有高尿酸血症。○5常发病于第一跖趾关节处。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目前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不足,由于关节中血管比较少,组织液氢离子浓度相对偏高,基质中的黏多糖酸较为丰富,使得尿酸容易沉积于关节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我国古代医家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早有记载。该病属于中医“痹症”范围。元·朱丹溪首次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指出:“痛风是痛痹之一,初起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郁痹于阴分,久而化热致痛,至夜更剧”。认为痛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进而导致正气亏虚,后天过食膏粱厚味而致脾肾功能失调,长期可引起多脏腑虚损,从而产生痰浊、湿浊、瘀血等,日久化热,而成热毒,积于脏腑而形成积热;被风寒、劳倦、湿热、七情、过食厚味、外伤等诱因引动,可导致痰瘀积热流注于关节、肢体经络,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活动受限等症状。目前西医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为:以药物治疗为主并配合局部冷敷等物理方法治疗。同时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嘌呤类食物并注意休息。对于痛风石严重而影响关节功能的、痛风石巨大或痛风石溃烂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剔除痛风石修复骨关节。现在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等。主要通过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来控制发作症状。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溃疡或出血、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坏,过敏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服用,病情不宜控制,复发率高,不能阻滞疾病进程和根治。中医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以中药复方治疗为主并配合其他物理疗法。根据辨证治疗原则,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体质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用方用药,疗效好且对身体毒副作用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上中下通用痛风汤来源于《丹溪心法》,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对于上中下通用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尚不完善。本课题属于导师周丽雅教授所承担的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分析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动态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检测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IL-1、IL-6、TNF-α表达的影响,从而证明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用10 m L/kg生理盐水灌胃;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用10 m L/kg生理盐水灌胃;③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低、中、高剂量组,用浓度分别为50g/L、200g/L、400g/L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10m L/kg灌胃;④吲哚美辛阳性对照组,用吲哚美辛10m L/kg灌胃。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按照Coderre经典方法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大鼠用10%水合氯醛行麻醉,仰卧位固定后对大鼠左踝关节进行局部消毒,使踝关节弯曲并扪及两骨突起处进针注入尿酸钠溶,以对侧关节囊鼓起为注入标准,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对左踝关节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8小时后处死取材。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大鼠步态变化,测定踝关节肿胀程度,并用ELISA方法检侧血清IL-1、IL-6、TNF-α的水平。结果:○1上中下通用痛风汤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并抑制踝关节的肿胀成度,高剂量组优于吲哚美辛组,并且副作用小,大鼠无不良反应。○2上中下通用痛风汤能够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模型关节炎炎性因子IL-1、IL-6、TNF-α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炎消肿的作用。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明显的抗炎、消肿、镇痛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滑膜细胞中IL-1、IL-6、TNF-α的合成而发挥其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