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酶解鸡骨蛋白粉和丁酸钠,研究不同梯度酶解鸡骨蛋白粉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梯度的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影响,确定大菱鲆饲料中添加酶解鸡骨蛋白粉和丁酸钠的最适宜添加量,为鱼粉蛋白源替代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大菱鲆饲料中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酶解鸡骨蛋白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饲料中添加酶解鸡骨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体组成成分和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制成对照饲料,以酶解鸡骨蛋白粉分别替代10%、20%、40%和60%鱼粉制成替代饲料。大菱鲆初始平均体重为(96.75±0.03)g,实验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酶解鸡骨蛋白粉添加量的升高,显著影响鱼的增重率(P<0.05),10%替代组鱼的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0%~60%替代组显著降低鱼的增重率(P<0.05),40%和60%替代组显著降低鱼的日摄食率(P<0.05),20%~60%替代组显著降低饲料效率(P<0.05)。酶解鸡骨蛋白粉对大菱鲆鱼体的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肥满度指数、内脏指数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鱼体的粗脂肪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20%~60%酶解鸡骨蛋白粉替代组显著降低大菱鲆的肝、胃和肠蛋白酶活力和肝脂肪酶活力,10%~60%替代组显著降低鱼的肝淀粉酶活力(P<0.05)。酶解鸡骨蛋白粉可替代大菱鲆饲料中10%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和饲料效率。 2、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大菱鲆基础饲料配方中,分别加入0.0g/kg(对照组)、0.3g/kg和0.5g/kg的丁酸钠配制成实验饲料。大菱鲆初始体重为(63.55±0.01)g,实验周期为90天。饲养30天时,0.5g/kg丁酸钠组的增重率、日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饲养60天时,0.5g/kg丁酸钠组的日摄食率、饲料效率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0.5g/kg试验组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3g/kg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90天时,0.5g/kg丁酸钠组的增重率、日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鱼的肥满度指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升高,不同养殖周期的肠长指数和肠重指数逐渐增大。0.5g/kg丁酸钠组鱼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0.3g/kg试验组鱼的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5g/kg丁酸钠组鱼的肠道隐窝深度显著低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0.5g/kg丁酸钠组鱼的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0.5g/kg丁酸钠组鱼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高于0.3g/kg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0.3g/kg试验组鱼的肠道肌层厚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丁酸钠的添加水平为0.5g/kg时可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