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永久锚杆锈蚀行为研究及耐久性评估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永久锚杆的数量十分庞大,且每年仍有巨大数量的锚杆应用于滨海坏境或盐碱环境中的电气化轨道交通工程。它们所处的地下工作环境恶劣,腐蚀因素众多,尤其是氯离子和杂散电流对其耐久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再加上理论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长期对锚杆结构的锈蚀行为认识不足,对其耐久性重视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永久锚杆的耐久性问题已逐渐突出,对工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COMSOL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杂散电流作用下氯盐环境中的既有永久锚杆锈蚀行为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锚杆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具体内容是:1、建立杂散电流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模型,并对杂散电流强度、电场形式、裂缝宽度、裂缝深度、浆体厚度等对锚筋的去钝化过程的影响进行参数研究。2、基于腐蚀电化学相关机制,对锚筋去钝化后的电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模拟计算腐蚀电流密度、锚筋锈蚀率与锈蚀产物。然后将锈蚀产物填充膨胀作为位移荷载输入到基于塑性损伤的ABAQUS锈胀开裂模型中,对均匀和非均匀锈蚀下的浆体的开裂过程进行研究,并考虑了围岩初始应力的影响。3、基于锈蚀粘结滑移本构,对锈蚀后锚固体的锚固特性进行研究。利用ABAQUS弹簧单元建立考虑锈蚀的锚固体的拉拔模型,研究锈蚀及围岩初始应力对锚杆的拉拔承载力等锚固性能的影响。4、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考虑耐久性评估的模糊性,采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方法对锈蚀锚杆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算例分析,说明此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形成的外加电场的强度和电场形式会影响氯离子的侵蚀和分布,非匀强杂散电场的比匀强杂散电场的危害更大;杂散电流对锚筋去钝化时间的影响敏感性大于浆体厚度,裂缝深度和宽度敏感性最小。在均匀锈蚀下,锚固体锈胀裂缝沿着锚筋周向呈现放射状均匀分布;在非均匀锈蚀下,首先在锚筋两侧出现两条水平裂缝,之后在45°方向出现两条斜裂缝,最后出现正对锚筋上部的竖直裂缝。围岩初始应力不会影响锈胀裂缝的出现顺序与开展模式,但会起到限制作用。围岩应力越大,砂浆保护层的开裂速度就越慢。在拉拔力与滑移量关系曲线出现“平台段”之后,围岩初始应力对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有着明显的加强作用。采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方法对锈蚀锚杆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分类,能够避免传统耐久性评估时各评定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
其他文献
目前,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两相渗流规律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现阶段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宏观尺度渗流规律进行研究,这种放大的研究方法不能捕获微小的流体流动信息。同时,我国的油田开发大都进入高含水期与特高含水期,因此针对微观毛细管流体流动及微小油滴流动现象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利用各类方法来捕捉微观的流动信息,进行微观流动规律的探究。本文首先利用局部润湿相场模型,针对孤立在通道中的单个油滴,研究
全金属单螺杆泵定转子均采用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腐蚀等优点,在地层温度较高的生产井以及稠油井的生产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定转子之间采用的间隙配合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生产问题,配合间隙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固定的漏失现象,漏失的存在将对泵的容积效率和举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漏失量计算的研究对改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运动规律及其动力学体征总结分析,分析讨论了泵内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年限的增加,油田开发开始步入开发中、后期,产出液含水率变高,杆管偏磨问题日益严重。针对杆管偏磨问题引入了塑料内衬油管,但是在塑料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腐蚀疲劳断裂依旧严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合金喷涂抽油杆包覆抽油杆(以下简称包覆抽油杆)是为了解决内衬油管中抽油杆腐蚀加剧问题而引进的新技术。在现场中,一般会将塑料内衬油管与包覆抽油杆配合使用。有杆采油在人工举升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在生
本论文以加氢裂化尾油HCTO-2为原料,在一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解决一步热缩聚过程中易发生的炭化问题,采取低温下高压-低压两段法、溶剂抽提法、减压蒸馏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并通过对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能的表征,研究了中间相结构的形成过程,着重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沥青生成的调变,初步探讨了初生中间相的形成机制。通过低温下高压-低压两段法,以加氢尾油为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硬水中矿物质带来的结垢和腐蚀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供水和工业应用。因此高选择性、高渗透性、耐污染的水软化纳滤膜是高效净水的理想选择。本文通过分子结构控制表面电荷、表面形貌、孔径和活性层厚度的方法,来调节优化聚酰胺纳滤膜的抗污染和水软化性能。在此,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酰氯单体,1,2,3,4-环丁四酰氯(BTC)和1,2,4,5-环己四酰氯(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化石燃料等资源逐渐枯竭,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在升温,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全世界广泛研究的热点。然而受现有能量存储与转换技术的限制,绿色能源应用效率较低,远不能满足传统供能设备的要求。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因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绿色安全等优点,可以克服上述能源存储的障碍。同时电催化制氢作为一种典型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有机半导体催化剂,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适中的带隙(约2.7 e V)和广泛的光催化应用,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正是氮化碳这种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使其很难通过表面改性来增强其光催化性能。碱金属卤素盐的卤素阴离子很容易夺走氮化碳表面的氨基,使其具有对氮化碳表面改性的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在碱金属卤素盐条件下对氮化碳进行改性,一方面调整氮化碳的晶格结构
催化裂解工艺是一种典型的低碳烯烃增产技术,而提升管反应器是目前催化裂解装置应用的主要反应器之一。研究表明,开发合理的反应器数值模型对于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了解反应机理、预测产品产率和优化操作条件等。然而,以往一些研究为了模型的简便和易于求解,往往会忽视反应器内气固相的非均匀分布,从而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一个完善的反应器数值模型应该既包含反应动力学模型,同时又考虑反应
溶剂油是五大石油产品之一,应用范围广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对能源效率的逐渐重视,降低油品中的硫氮含量以及芳烃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溶剂油生产工艺大都采用两段加氢工艺,经一步脱硫、氮之后,油品中仍会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而第二段加氢过程中金属态催化剂就容易受到硫中毒的影响。所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并且降低催化剂的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对Ni/γ-Al2O3催化剂进行不同方法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但石油资源匮乏,利用煤/重油加氢共炼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炭和重质油的利用率,为轻质燃料油的生产提供途径,极具发展前景。但煤与重油配制的油煤浆为固液分散体系,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在储存、输送和预热过程中会出现黏度突变和煤粉沉积等现象,引发管路堵塞和设备损害等系列工程问题。本文以新疆(XJ)、印尼(YN)和蒙东(MD)三种褐煤为原料煤,以马瑞常压渣油(MRAR)、催化裂化油浆(FCCS)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