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策略及术后综合治疗对脑深部胶质瘤的预后影响。  方法:选取基底节、丘脑、松果体、脑干及四脑室作为研究脑深部胶质瘤的代表区域,回顾性地收集了2008年1月~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共162例经过手术治疗且最终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患者,分别对比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术中核磁导航、功能导航、常规手术及单纯活检)、病理分级及不同术后综合治疗方式的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  结果:脑深部胶质瘤收录162例病人(男∶女=85∶77),平均年龄31岁,病史平均时间5.3月,临床表现:58%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表现,32%表现为运动或感觉障碍。手术治疗结果:部分切除75例(46%),全切37例(23%),次全切16例(10%)。预后:中位生存期32个月,1年生存率60%,3年生存率43%,5年生存率43%。手术方式的影响:入组术中核磁导航组48例、导航辅助组34例、常规手术组46例及活检组34例。术中核磁导航组全切除率23%,导航辅助组12%,均低于常规手术组48%(p<0.05),次全切除率术中核磁导航组(21%)高于导航辅助组(9%)及常规手术组(6%)(p<0.05);术后短期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者,术中核磁导航组60%,导航辅助组62%,常规手术组61%,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生存率术中核磁导航组53%,导航辅助组59%,常规手术组65%,活检组65%;3年生存率术中核磁导航组38%,导航辅助组43%,常规手术组50%,活检组40%。不同病理分级预后差异明显(p=0.000),WHOⅡ生存时间优于WHOⅢ级(p=0.001)及Ⅳ级(p=0.000),COX回归显示,WHOⅢ级相对危险度(RR)是Ⅱ级的2.30倍,WHOⅣ级RR是Ⅲ级的1.36倍。其中对于低级别胶质瘤,低危组生存期与高危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5)。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术后单独行放疗、化疗或联合放疗+化疗与无任何辅助治疗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术后不同综合治疗方式与无任何辅助治疗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脑深部胶质瘤发病年龄偏中青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肢体偏瘫或感觉障碍,进展缓慢,肿瘤全切率较低,以部分切除为主,预后中位生存期32个月,其中年龄、部位、病理分级、切除程度、术后1周KPS评分、术后2周KPS评分为其预后影响因素,而病理分级、肿瘤切除程度、术后2周KPS评分则是影响脑深部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对于脑深部胶质瘤,术中核磁导航下行肿瘤切除,肿瘤全切率比导航辅助组高,但低于常规手术组(可能与本组中四脑室胶质瘤比例较高有关),1、3年生存率术中核磁导航、导航辅助组、常规手术组与活检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3、病理分级是影响脑深部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从WHOⅡ级开始至Ⅲ级、Ⅳ级有随病理分级增加死亡风险增加的趋势。对于低级别脑深部胶质瘤,低危组生存期要比高危组长。  4、脑深部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采取何种辅助治疗方式(放疗、化疗或者两者联合)生存期都要优于无任何辅助治疗组,均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脑深部低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与无任何辅助治疗相比未见明显生存优势。
其他文献